朱东海再评
释永信事件不是终点
——《朱东海时评:扒皮释永信》(续)
全国政协七、八、九、十届常委,民族与宗教委副主任,国家一级教授、一级学科首席科学家,第四统计力学创始人,世界华人联谊会特邀副会长,世界华人报、世界华人网总编辑金日光按:
2025年7月28日上午,我们世界华人报世界华人网社长、世界华人联谊会总会长朱东海先生的《朱东海时评:扒皮释永信》一文发表后,引起了海内外华人读者高度关注,几小时内点击量就逾万!释永信事件确实引发了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舆论关注与讨论,但大多数文章都是隔靴搔痒停留在表面,有的陷入情绪化批判(即“痛打流水狗” )或猎奇八卦甚至造谣诽谤,而缺乏从制度设计、监管机制、文化重塑等多维度寻求解决方案。释永信事件不仅是其个人堕落,更是宗教商业化、权力失控、信仰异化的缩影。故近日来不时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读者与朋友迫切要求朱东海先生“再来一个”。为答谢广大读者挚友的一贯厚爱,本报、网今又推出《朱东海再评》:
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发布通报称,释永信目前正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我估计是由公安、宗教、纪检等部门联合组成的调查。此次调查源于2015年以来的多次举报,官方既公开以“刑事犯罪”和“严重违反佛教戒律”双重定性,表明结果已成定局。这无疑是对正义的捍卫,也是对公众期盼的回应,我们为这次的动真格拍手叫好!如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很快就出调查结论,然后是较漫长的起诉、审判走法律程序;佛门败类释永信自然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关于十多年来传得沸沸扬扬的少林寺腐败案也就大可划上句号了。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早在十年前,针对释永信的实名举报就已出现,从侵占高香收入、名下豪车多多、拥有双户口,到情妇与私生子等等,可谓有凭有据、问题不小啊!可是这些举报统统被压下,当时从北京到河南到登封都为释永信背书,央视还做专题为他正名……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是所谓“证据不足”还是另有隐情?实在太令人疑问啊!这种明显的监管失位与纵容现象,实质上构成了对法治原则和公众权益的双重侵害,更暴露出深层次的制度缺陷——国家对宗教头头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啊!故这次如果再不能或没有从根本上去一查到底并进行深刻反思,谁能保证“释永信丑剧”不会重演呢?
毋庸讳言,现在佛门中还有多少隐形的“释永信”?而宗教腐败又不过是整个社会腐败的衍生后果与冰山一角!要彻底终结和根治腐败,不能仅靠零散的打击或短期运动式反腐,而必须从宏观制度层面进行系统性重构,建立真正“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换言之,守着粪坑打苍蝇,苍蝇根本打不完并越打越多,唯有全面改造滋生苍蝇的生态环境——把“粪坑”改成“化粪池”啊!
故我在此大声疾呼:释永信事件不是终点,而是成为推动全国宗教场所规范化、透明化的一个起点,更是促进从根本上铲除国家整个腐败毒瘤的一大契机!
另外,辨证并对症我国腐败现状,本“江湖医生”这里即开《中医特效五味汤 》处方一剂如下,但良药苦口,恐怕患者讳疾忌医啊!
第一味“权力制衡”:防止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1、分权与制衡——立法、行政、司法要真正三权分立,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政府部门内部建立决策、执行、监督分离的机制。 2、透明化运行——政务公开(预算、招标、人事任免等关键信息强制公示);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官员及家属资产需定期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味“法治建设”:让腐败无处遁形。1、完善反腐败法律体系——从重制定《反腐败法》,明确贪污、受贿(包括行贿)、利益输送的界定与量刑标准;加大对“隐性腐败”(如期权交易、白手套代持)的打击力度。 2、独立司法与监察体系——确保反腐败机构(如纪监委)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外部干预;建立终身追责制,包括廉政档案终身制,即使退休后仍可追溯腐败行为。
第三味“监督体系”:全民共织“天罗地网”。1、内部监督——强化审计、巡视、纪监的常态化机制;推行“吹哨人”保护制度,鼓励内部举报并保障举报人安全。2、外部监督——媒体和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受法律保护(如鼓励调查报道、实名举报);利用大数据反腐(如通过税务、银行、房产数据交叉比对发现异常)。
第四味“社会文化”:从不敢腐到不想腐:1、廉政教育与价值观重塑——从基础教育到公务员培训,强化廉洁文化;对腐败行为进行道德污名化(如公开谴责、社会信用惩戒)。 2、高薪养廉与激励机制——提高公职人员合理待遇,减少经济“诱因”腐败;建立廉洁奖励基金,对长期清廉的官员给予荣誉和物质激励。
第五味“国际合作”:打击跨国腐败,全面加入联合国以及国际性区域性的反腐败公约,加强跨境追赃追逃;与国际反洗钱组织合作,封堵腐败资金外流渠道等。
朱东海
2025年8月2日写于北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