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

来源:聚宇能研究院  供稿 更新时间:2025-04-18 19:29:59 点击数:

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 四十一


(四十一)有些群友说很奇怪北化大计算出來的三参数(K、r₁、r₂)中K总是大大得大于1?不知为什么?




PART.01

问题的起因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1)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2)


最近有些群友问我为什么你们北化大用第四统计力学计算出来的所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K(=先天阴精量/先天阳精量)值总是远远得大于1?


我说问得真有水平!这是当年北化大<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如果对此解释不通,就得<关门了!>。


后来还是《黄帝内经》里,“阳化气,阴成形”的经文,救了我们北化大生命动力研究中心的定量描述!


不说别的,这个问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钱老劝导下解读《黄帝内经》的理工男/女小团队里王光美常委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王常委是在中学时大家称她为“数学之王”,后来她在辅仁大学拿到微观(原子)物理学硕士学位,她和在美国获得双博士学位(数学和航天)的钱老,对我是第四统计力学的每步推导过程都跟我议论过,都认为第四统计力学对《内经》的定量解读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PART.02

北化大计算出的K>>3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3)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4)


当年北化大生命动力研究团队,在钱老的劝导下,集中很大力量:

1. 先考察人体几十个器官及组织的5+11及其K,r₁,r₂,其中K值至少3以上至5左右,只有胸腺、骨骼肌、眼目区等高阳组织的K<4,其它的K>>4。

2. 接着考察人吃的粮食类,同样K值除了极个别的糯米、黑米、籼糯米K<4之外都≈4,蛋白多的豆类的K接近5。

3. 在300多种中药材里,凡是辛甘淡的中药K=3~4,有40多种;凡是苦咸酸涩的中药K=5~7,有也有近50种,其它200多种中药都是K=4~5。

4. 蔬菜、水果的K=3~4

5. 鱼、各种肉类的K=4~5


这样,前后计算了上千多种生命体的K,r₁,r₂,其中的K值都远远地大于1,也就是先天阴精远远地超过先天阳精量,那么为什么呢?当年,政协理工医男/女们看了,他们都觉得难以理解,所以王光美常委从数学角度特意过问第四统计力学的计算公式及计算程序等,但她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冯院长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过钱老对K值特大事,早有一些想法,认为这里有深刻的原因。


后来还是在钱老的启发下终于使大家明白了K值为什么必须大于1的原因了!



PART.03

老有关《内经》里阴阳精的看法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5)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6)


钱老认为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中,阴阳是个纲,是描述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关系的核心概念,而“阴精”与“阳精”的提法是来自《内经》里的提法。他告诉我们:


1. 绝大部分物质体系

阴精量>≈阳精量,为什么?

钱老认为,阴精,广义指人体内具有滋养、濡润、成形为人样子的物质基础(如骨骼肌、精血、津液等),狭义可以特别指生殖之精。《素问·金匮真言论》言“精者,身之本也”,强调其全身物质性。

钱老觉得阳精词在《内经》中直接出现的较少,更多以“阳气”表述。但是阳气也要靠“阳精”的存在。即阳气中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精微实体部分为"阳精"。


2. 从“阴成形,阳化气”概念看

当年钱老特别关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的“阴成形,阳化气”,钱老从中感受到阴要成形,须要阴应多而主静、主凝聚,需足够的阴精实体才能形成有形结构(如脏腑、骨骼),而阳为主动、主重气化,少量阳精之阳气即可激发全身功能(如心跳、体温),故,钱老,后来王常委和冯院长都认为,先天的阴精量K₁>>先天的阳精量K₂,是应该的。也就是说阴精作为有形之质的载体(如人的形体,血液、津液),其“量”需充足以维持形体;而阳气作为阳精的功能及动力,故阳精比阴精少是应该的,因此阳精过多或者过少皆致病(如“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3. 从临床与养生中的体现

钱老说,阴精的损耗(如久病、失血)需长期调补(如熟地、阿胶等厚味药),而阳气的衰微(如畏寒)可通过温补(如附子、肉桂)较快恢复,他说,从这一情况,也间接地说明阴精的“量”需要更大储备,即K要大!


4. 从养生重藏精持先天K也要大

钱老认为《内经》强调“积精全神”(《素问·上古天真论》),提示阴精的积累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阳气的“动用”相辅相成。他说从物质与能量角度看,阴精类似“物质储备”,阳精类似“能量代谢”。故,钱老说,想维持形体(物质)所需的分子数量就得远远大于起催化作用的阳精数量。


当年,钱老说《内经》虽未直接量化阴精与阳精之比,但通过“阴成形,阳化气”等功能描述,可想到阴精需要充足的“体量”以支撑形体,而阳精少而精,重在“效能”以推动功能。



PART.04

钱老习惯于从哲学观看阴阳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7)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8)


钱老非常看重马克思主义辩论唯物论哲学观,他那时给我们一个重要印象是,他念念不忘这一哲学观,他从《黄帝内经》的哲学框架中,确认阴精与阳精的辩证关系确实体现了“阴成形,阳化气”的核心思想。


后来钱老从这个角度确认阴精在“量”上需大于阳精才能成形的观点,他给我们理工男/女,上了几次<课> 


1. 从阴阳精形气之物理本质看

钱老认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化气,阴成形”,揭示了物质存在的两种形态:

阳精(易动态):高能量低密度的存在形式

阴精(固静态):高密度低能态的物质聚合


2. 钱老从现代物理视角看

他说,物质从活态(阳)凝聚为静态(阴)必然需要:

分子间距缩小103-104倍

体积压缩对应数量级

质量密度呈几何级增长


3. 钱老从精卵结合观察 《素问·上古天真论》描述生殖过程显示:

卵子直径约100μm(阴)

精子头部约5μm(阳)两者体积比为(100/5)3=8000:1

卵细胞质质量约精子的105倍


4. 钱老从气血生成的物质基础看 《灵枢·决气》指出:

营血(阴)需“中焦受气取汁”浓缩而成,密度高些。

卫气(阳)乃“慓悍滑疾”的弥散状态,密度低些。


5. 钱老又从血液分两部分来看全血(阴)和血清(阳),前者的K(=4.91)>>后者K(=4.27)。


当年钱老说,在《黄帝内经》的哲学框架中可以看出,阴精与阳精的辩证关系,确实体现了“阴成形,阳化气”的核心思想。



PART.05

王光美常委的进一步的理解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9)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10)


当年,开始时,王常委不大理解北化大计算的K值远大于1的事,反复追究过计算的可信性,她通过细查理论方程式和计算程序,没有找出可疑性,后来她听钱老对K值的看法,她也比较信服了。 她说,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中,阴阳是描述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关系的纲性概念,而关于阴精与阳精的“量”的关系,从钱老的解释中得到启发,她从以下角度,进一步理解(当年,因K值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我有意记录她的说明,我拿回北化大团队也让大家了解此事):


1. 阴精与阳精的经典内涵

她说,阴精:广义指人体内具有滋养、濡润、成形作用的物质基础(如精血、津液),狭义可特指生殖之精。《素问·金匮真言论》言“精者,身之本也”,强调其物质性。

她说,阳精:此词在《内经》中较少直接出现,更多以“阳气”表述。若论“阳精”,可能指阳气中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精微部分,或与“天癸”中属阳的功能相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论生殖功能)。


2. “阴成形,阳化气”与量的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成形,阳化气”,她赞成钱老从两方面的解读:

从功能属性上看

阴主静、主凝聚,需足够的物质积累才能形成有形结构(如脏腑、骨骼)。  

阳主动、主气化,少量阳气即可激发全身功能(如心跳、体温)。

从物质基础上看:

阴精作为有形之质的载体(如血液、津液),其“量”需充足以维持形体;而阳气作为功能动力,需与阴精匹配,过多过少皆致病(如“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3. 临床与养生中的体现

从精血易亏,阳气易损看

她说,阴精的损耗(如久病、失血)需长期调补(如熟地、阿胶等厚味药),而阳气的衰微(如畏寒)可通过温补(如附子、肉桂)较快恢复,间接说明阴精的“量”需更大储备。

她又从养生<重藏精>看

她说,《内经》强调“积精全神”(《素问·上古天真论》),提示阴精的更多地体现生命体的基础,而阳精更多地体现生命的活力。后来王常委从当代物理学角度说,从物质与能量角度看,阴精维持形体(物质),阳精用于催化能量上,故阴精/阳精>>1是应该的。



PART.06

冯理达院长的体会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11)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一(图12)


当年冯院长也从医理学角度,理解钱老的看法,她也说了不少看法。


她说,在《黄帝内经》中,关于“阴精”与“阳精”对寿夭影响的论述很值得学习。她说,主要集中在《素问·五常政大论》和《灵枢·寿夭刚柔》等篇章。


钱老非常赞成冯院长的看法


1. 她说,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明确地提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这里的“阴精”指秋冬收藏之气,主沉降、闭藏,若人能顺应此气,则寿命较长;“阳精”指春夏生长之气,主升发、外散,若过度消耗则易致早夭。


2. 她说,《灵枢·寿夭刚柔》中的形气与寿夭关系

该篇虽未直接提“阴精”“阳精”,但通过形气平衡论述寿夭:

“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

“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

强调阴阳协调(如内脏与体表、气血与形体的平衡)决定寿命长短。


3. 她还进一步说

她说看过《脾胃论》,其中进一步论述了<阴阳寿夭论>。当年,我特意记录这一段话,她说:“阴精所奉者,上奉于阳,谓春夏生长之气也;阳精所降者,下降于阴,谓秋冬收藏之气也。”说明阴精的“奉上”与阳精的“降下”共同影响生命状态。


冯院长认为阴精是生命根基,后天养护需避免过度消耗阳气。 她还总结说,《黄帝内经》中关于寿夭的核心观点是:

1. 阴精主寿:顺应收藏、沉降之气(如秋冬养阴)可延年。

2. 阳精主夭:过度升发、耗散(如春夏不节)易致早衰。

3. 形气平衡:内外阴阳协调是长寿关键。

     


当年钱老、王常委、林主任、我等都觉得冯院长的医理说得蛮深的了!


通过上述<艰难>过程,使北化大K值的计算工作,得到钱老及理工男/女先辈们的认可。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4月18日

金老头像 不可删!.jpg


【责任编辑:华人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