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五十二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五十二

来源:网络  供稿 更新时间:2025-05-29 21:03:23 点击数:

图片
金日光语录



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五十二


  (五十二)有些群友问川芎为何能通透脑血屏障,可否用当代科学论述其知其所以然?


     (1)问题的起因

   最近不少群里议论如何用中药治疗老人痴呆症(包括AD阿尔兹海默症)及脑梗時,都说这里涉及到中药能否能通透脑血屏障的问题。问我为什么?我请大家向DeepSeek(DS)和百度Al请教。有些群友们先问问百度Al,DS,得到了下列答复

    一,百度Al的说法 

   从川芎里的有机药物成分角度说通透的问题,百度说,川芎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如川芎嗪能够通过与血脑屏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影响屏障的紧密连接结构,从而增加其通透性。这种作用是可逆的,意味着川芎的活性成分可以在需要时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而不是永久性地破坏其结构。


1/,调节紧密连接蛋白:研究表明,川芎提取物能够影响血脑屏障中的紧密连接蛋白,如Occludin和Zo-1的表达。这些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在川芎处理后发生了变化,影响了血脑屏障的整体通透性。这种调节可能是川芎通透血脑屏障的直接机制之一。


2/,时效性:川芎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具有时效性。在不同的时间点给予川芎提取物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反映了川芎成分在调节血脑屏障功能上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二,DS的看法   

  也有一些群友向DS请教得到下列的结果:

   川芎(Chuanxiong Rhizoma)能够调节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通透性的机制,已通过现代科学研究逐步阐明。以下从分子、细胞及整体层面综合分析其作用机制:

     1/, 调节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主要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 TJs)调控。川芎及其活性成分(如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I/H等)通过以下经,降低Occludin和ZO-1表达**:可显著减少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导致内皮细胞间连接结构松散,从而增加大分子物质(如FITC-dextran)的跨膜渗透。  

   2/, 川芎的部分成分(如洋川芎内酯I)可抑制P糖蛋白(P-gp)的表达或功能,减少药物外排,从而提高药物在脑内的蓄积。

  (2)从川芎的生命动力阴阳分布看

这是许多群友最关心的问题。

    从北化大对华地区北川芎5+11分析中看到

    K=4.07<4.23(高阳精型)

   r1=0.094(阴精高气化)

   r2=0.117(阳精高气化)

  r1xr2=0.01(阴阳精高度气化)

   Eq=K/r1×r2~400(高通天气能型)

由上可以看出:

1/,该药的最大特点是K值小,由此催化生成的有机药成份多半是辛温,醛,酮,挥发性脂类,对血液的亲容性好,同時该药的K值与肾经的K(=4)非常相近,对肾助脑髓起很好的补助作用

   2/,尤其r1(阴精气→0)高度分化,不仅自身的阴性磁畴小,而且起分化血脉及经脉里阴性磁畴体,这是通透脑血屏障的很重要的条件。

  3/,r2(阳精气→0),且Eq=~400,远远超过心脏的Eq=262,使心脏得到很大的搏动力,至使血液充入脑血系统,大力补养助气。

  由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

     一,川芎中药,的确有一般中药所没有的特色,很值得善于用它。但是,同样的川芎,南方生产的,其阴阳精分布差的很远,故由此催化生成的川芎,其药效表现<千里之差>,所以要注意产地,不要只看表面形貌。

     二,群友们针对川芎的提问,对我个人及北化大研究中心,有很大启发,这样,我们通过DS查阅了用于治疗脑科病的其他中药类,从中看到在中药里,不少药具有类似川芎的中药的功效。

        DS提供下列更多的信息:

根据多篇研究文献和临床资料,以下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已被证实能够通过血脑屏障(BBB)或调控其通透性,从而对脑部疾病发挥治疗作用:根据搜索结果,以下为能够通透血脑屏障的中药材及其主要功效和作用机制,综合整理如下:

1. **川芎**

- **有效成分**: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 **作用机制**:

  - 快速透过血脑屏障,改善脑血流灌注及缺血缺氧状态。

  - 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减少脑梗塞面积。

- **临床应用**:治疗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偏头痛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2. **丹参**

- **有效成分**:丹参酮(Tanshinone)。

- **作用机制**:

  - 增强脑血管灌注,减少脑组织损伤。

  - 抗炎、抗氧化,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 **临床应用**:脑缺血、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退行性疾病。

   3. **天麻**

- **有效成分**:天麻素(Gastrodin)。

- **作用机制**:

  - 透过血脑屏障后转化为天麻苷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减轻脑水肿,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脑代谢。

- **临床应用**:神经性头痛、癫痫及脑损伤修复。

     4. **地龙**

- **有效成分**:三萜皂苷和皂苷。

- **作用机制**:

  - 降低脑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氧饱和度。

  - 促进脑微循环,修复血脑屏障损伤。

- **临床应用**:中风后遗症、脑血栓及血管性痴呆。

   5. **冰片**(龙脑)

- **有效成分**:龙脑(Borneol)。

- **作用机制**:

  - **双向调节**:

    - **生理状态**:开放血脑屏障,促进其他药物入脑(如与甲氨蝶呤、栀子苷等联用)。

    - **病理状态**: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少脑水肿(如缺血再灌注损伤)。

  - 作为“引药”增强复方药物的脑靶向性。

- **临床应用**:脑肿瘤、脑炎及神经系统疾病辅助治疗。

    6. **麝香**

- **有效成分**:麝香酮(Muscone)。

- **作用机制**:

  - 快速透过血脑屏障,5分钟内达脑组织峰值。

  - 抑制炎症因子(如ICAM-1),减轻脑缺血损伤。

  - 双向调节通透性:正常时开放,病理时保护。

- **临床应用**:中风昏迷、脑外伤及癫痫。

     7. **黄芪**

- **有效成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

- **作用机制**:

  - 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稳定紧密连接蛋白(如ZO-1)。

  - 抑制AQP4表达,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

- **临床应用**:脑缺血后神经保护及脑水肿控制。

    8. **三七**

- **有效成分**:三七皂苷(Notoginsenoside)。

- **作用机制**:

  - 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血脑屏障的破坏。

  - 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

- **临床应用**:脑出血、脑梗死及创伤性脑损伤。

   9. **苏合香**

- **有效成分**:苏合香树脂(Styrax)。

- **作用机制**:

  - 促进其他药物透过血脑屏障。

  - 抗炎、抗氧化,减轻神经细胞凋亡。

- **临床应用**:中风痰厥、昏迷及脑血管意外。10. **石菖蒲**

- **有效成分**:β-细辛醚(β-Asarone)。

- **作用机制**:

  - 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递质释放。

  - 抑制MMP-9活性,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

- **临床应用**: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及认知功能障碍。

      其他相关中药

- **人参**:人参皂苷Rg1可透过血脑屏障,促进神经再生。

- **首乌**: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减轻血脑屏障损伤。

- **安息香**:与冰片协同增强药物入脑效率。

     作用特点总结

1. **双向调节**:部分中药(如冰片、麝香)在不同病理状态下可双向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

2. **协同增效**:芳香开窍类中药(冰片、麝香等)常作为“引药”增强其他药物的脑靶向性。

3. **多靶点干预**:通过调控炎症因子(TNF-α、IL-6)、水通道蛋白(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通路实现脑保护。

 4. **银杏叶**  

   - **有效成分**:银杏内酯(Ginkgolides)  

   - **作用**:与补益药(如人参、首乌)配伍后,显著提高活性成分的脑内浓度。  

   - **机制**:通过腺苷受体信号通路调节紧密连接蛋白(如ZO-1、Claudin-5),促进BBB可逆性开放。

 三、中药通过血脑屏障的机制的进一步总结

1. **脂溶性扩散**:如川芎嗪、麝香酮等脂溶性成分可直接穿过内皮细胞膜。  

2. **载体蛋白系统**:葡萄糖载体、氨基酸载体等协助特定成分转运。  

3. **调控炎症因子**:抑制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减少BBB损伤。  

4. **调节紧密连接蛋白**:如冰片、银杏叶通过影响ZO-1、Occludin等蛋白的磷酸化,暂时开放BBB。  

5. **双向调控作用**:部分中药(如黄芪、冰片)既能抑制BBB过度开放,又能在需要时促进药物入脑。


 四、注意事项

- **配伍使用**:中药复方(如补阳还五汤、银杏叶配伍人参)常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 **临床指导**: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导致BBB过度开放或毒性反应。

              小结

  本公众号准备研讨上述其他中药的情况

     今天先说到此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5月29日





金老头像 不可删!.jpg


【责任编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