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五十六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五十六

来源:聚宇能研究院  供稿 更新时间:2025-06-13 21:42:31 点击数:

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五十六




     (五十六)有些针灸群的群友们议论《内经》里对井穴格外重视,为什么?有什么理论根据?



     (1)问题的起因

   最近在针灸群里正在传<一穴胜十穴,会用十二经井穴你就是高手>一文,也传给我,並问我井穴为什么精兵强将,能直接管到老远的脏腑?能否能用当代科学来解读?我说问的真深,我得先了解一下井穴的重要作用 。百度Al告诉我下列情况:

(2)《内经》对 井穴的重要评论

《黄帝内经》对井穴的论述极为丰富且深刻,将其视为十二经脉气血生发之根本,是诊断、治疗的关键节点。以下是《内经》对井穴的重要评价及相关理论的详细阐述:

      有关井穴位的八大方面:

    一、井穴的核心地位:经气所出之源

1." 所出为井”(《灵枢·九针十二原》)  

   - 井穴位于四肢末端,是经气初出之处,如水之源头("井者,水源之所出也")。  

   - 象征经脉气血如泉水初涌,生命力始发之处,故曰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灵枢·九针十二原》)。


2. 对应四时阴阳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将井穴与“春”相应:  “病在脏者,取之井。”

      春天阳气初生,万物萌发,井穴与之同气相求,主调脏腑深层疾病。


 二、诊断价值:察井穴可知脏腑盛衰

1. 井穴反应病理

   《灵枢·动输》指出四肢末端(井穴区域)是阴阳经气交汇之处,气血变化敏感:  

      “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

   - 临床通过观察井穴区域的温度、颜色、痛觉异常(如冰冷、青紫),可判断脏腑虚实、寒热。


2. 预测疾病传变

   《素问·缪刺论》提出邪客经脉时,从井穴开始传变:  

     “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内注于经脉,外注于络脉。”  

   - 井穴作为气血始发点,是外邪入侵的初始路径,也是早期干预的关键。

    三、治疗意义:急救与调神

1. 急救昏迷、闭证

    井穴(尤其十二井穴)是历代救治中风、中暑、高热神昏的首选:  

      “病在脏者,取之井”(《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 刺井出血可泻脏腑邪热、醒神开窍(如少商、商阳、涌泉放血)。


2. 调节神志疾病

   《灵枢·本神》强调“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井穴为根,能调神志:  

     如少冲(心经井穴)治癫狂,隐白(脾经井穴)治梦魇,皆因井穴直通脏腑元神。

    四、井穴与五输穴系统:

    1/,根基所在

《灵枢·九针十二原》构建了完整的五输穴体系:  

>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 井穴是五输穴的起点,后续荥、输、经、合穴的气血均源于井穴的初始动力。  

   2/,如树木生长:井为根(生发之源),荥为苗(初生微流),输为干(灌注成势),经为枝(通畅运行),合为果(汇入脏腑)。

    五、特殊应用:接经调气与根结理论

1/. 根结理论的核心

   - 《灵枢·根结》提出经脉“根”于四肢井穴,“结”于头胸腹:  

     > “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目)……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鼻)。”

     - 井穴(根)与头面官窍(结)形成上下对应,针刺井穴可治头面疾病(如至阴矫正胎位、厉兑治鼻衄)。


2/. 交接经气

   - 井穴是手足经脉阴阳交接之处(如手阳明井穴商阳与足阳明井穴厉兑同属“金”),刺井可调节表里经、同名经气机。

    六、后世对《内经》井穴理论的发展

  1/. 《难经》补泻原则

   -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荥”(《难经·七十三难》),因井穴皮薄气浅,补泻需变通。


   2/. 子午流注开穴

   - 井穴是子午流注纳甲法的首开穴位(如胆经戌时开窍阴),强调“按时取井”以激发经气。

   七《内经》赋予井穴的四大核心价值

1/. 经气始发之源:气血生发起点,生命力象征。  

2/. 脏腑病变之镜:通过末端变化诊察脏腑深层疾病。  

3/. 急救调神之钥:泻热醒神、开窍启闭。  

4./ 根结贯通之根:联络肢体与头身官窍的核心节点。  

  5/. 经典提示:“井主心下满”(《难经·六十八难》),概括了井穴疏泄郁结、通调气机的根本作用,其理实源于《内经》对井穴“生发气血、通达阴阳”的定位。

   八,井穴的作用

 1/,井穴虽小,却是《内经》经脉理论中承上启下的枢纽,临床不可轻视其“四两拨千斤”之效。  1/,清热作用:井穴可以清泻所属脏腑经络的火热,还能调理以全身发热为主的症状。比如少商是肺经井穴,可清肺热,调理肺热引起的咳喘,对于风热邪气侵犯肺经引起的咽喉肿痛,在少商穴针刺放血,能起到不错的调理作用。


    2/,开窍安神:井穴位于四肢末端,分布有丰富而敏感的神经末梢,刺激手部的井穴有醒脑、苏厥、开窍、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各种病症的急救。肾经井穴涌泉在此方面的作用更显著,常用于调理中风、癔病、发热导致的昏迷和休克。


   3/,沟通表里:所有井穴皆有沟通人体表里经的作用,是体表经脉的经水回流体内的井口,能沟通表里经脉气血。


   4/,滋养经络:井穴是十二经脉的“根穴”,主管着十二经脉中的支脉,经常刺激井穴,可以促进本条经络的经气滋生,从根子上滋养、滋补十二经络。

(3)当代科学对井穴的特殊看法

  一,李光华教授的论文突岀

2003年,钱老第一時间里看到李光华教授有至五腧(包括井穴→X穴→输穴→经穴→合穴)穴位自主电位的实测数据,他把这一页论文当作非常珍贵的文献,叫我们理工男/女们细读,特别指示北化大要把电位数据与十二脏腑的生命动力阴阳源精的统计分布参数很好地联起來。当年这项任务完成的很好,钱老看到五腧穴的平均电位和十二正经的K,r1,r2之间有严格的关系,使他感受到经络里流动的实际上是脏腑内一样的5+11,特别是他看到帶有d轨道电子的十二种阴阳精离子的磁矩的聚合作用,是造成经穴具有电位的根源!有的电位高,是磁矩缔合使阳电荷聚集起来,呈现高阳电位,可见聚集的程度决定着电位的高低。


   二,最离奇的是五腧穴电位完全是各自个的,其中井穴的电位最低!


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五十六(图1)


 由上表看到,井穴的电位最低,意味着阳离子堆积最小,磁畴最小,正八面体结构能保得注,最能接纳宇宙双势能量!相比之下合穴的电位已经很高了,磁畴就显大了,其通天气能就不如井穴了。由此,大家都想像到刺激井穴,那么就优先地传到<脏腑老家>干修修补补的事,能紧快治好病。从这个意义上真可以说,<一井穴胜十穴>了。当年钱老,冯院长等先辈们都看到这个,再次感叹地说天师岐伯,早知道井穴里的通天气能,胜过一般穴位之事。当年冯理达院长亲自跟我涚,一些中医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内经》和《难经》里说的有关井穴的说法是真的!


   今天先说到此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6月11日


金老头像 不可删!.jpg

【责任编辑:华人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