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光语录


为何在众多豆类中,黑豆对心脑血管的益处尤为突出?黑豆是软化血管的“黑色黄金”?
从营养学到生命动力学进行深度解析。

问题的起因

如今,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形势不容乐观,患者人数约有3亿人,其导致的死亡率(如心梗、脑梗)也位居前列。这些疾病的根源,大多与血管失去弹性、发生瘀堵等因素密切相关。
也正因此,一篇名为《软化血管,滋润皮肤——黑豆的食疗方》的文章在许多群里热传,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兴趣。
一些有心的朋友甚至去查了黑豆的相关信息:
黑龙江省明水县:黑土产出优质黑豆,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
陕西省神木市:黑豆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2万多吨。

图片来源:神木农业农村
他们发现,这些地区的心脑血管病发病情况似乎好于其他地方。
于是,大家纷纷来问我:黑豆在这方面,究竟为何能起作用? 我记得以前似乎探讨过此事,但具体的细节有些模糊了,今天正好借此机会深入聊聊。

一、从现代营养学看黑豆奥秘
从现代营养学(西学)的角度看,黑豆之所以被认为能软化血管,主要与它富含的多种营养成分有关。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将这些成分分为几大类。

血管“清道夫”组合
不饱和脂肪酸:黑豆中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亚油酸、α-亚麻酸等。它们熔点低,易于消化吸收,不会轻易沉积在血管壁上。
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从源头上减少血管壁的垃圾。
植物固醇:它像一个“门卫”,不但能被人体吸收,而且能抑制人体对多余胆固醇的吸收,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进一步保护、软化血管。
磷脂:黑豆含有约1.64%的磷脂,它是一种天然的“乳化剂”,能让血液中的脂质更好地分散,防止它们在血管壁上聚集,起到软化血管、预防动脉血管硬化的作用。


血管“守护神”组合
花青素 & 维生素E:这两者都是强大的抗氧化剂。
黑豆皮和豆渣中富含的花青素,其活性甚至是维生素E的50倍。
它们都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韧性。

多效“调节剂”
异黄酮:作为一种植物雌激素,异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
它能帮助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对血管起到综合性的保护和软化作用。
总而言之,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黑豆的多种成分协同作用,使其成为一种对心脑血管健康非常有益的食物。

二、黑豆的生命动力学解读
上世纪到本世纪初,钱学森钱老曾表示,他希望北京化工大学能从生命动力学的角度,来考察农作物食品的阴阳精及精气的分布。
当年,我的硕博生蒋治国、田晓江、张金颖、钱金晶等人,对上千种食品(包括谷类、豆类、薯类,水果类,蔬菜类,肉类,鱼类,茶叶类等)进行了检测,并计算了它们的生命动力学参数(K, r1, r2)和热量(Q)。

图片来源:unsplash
当时的数据中包含了黑豆、黄豆、绿豆等多种豆类,以前没有细看,现在重新审视这些数据,可以发现黑豆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注意:表格中热量Q的单位为千卡/100克)
豆类 | K | r1 | r2 | 热量Q |
黑豆 | 4.46 | 0.266 | 0.262 | 381 |
黄豆 | 4.47 | 0.267 | 0.265 | 359 |
青豆 | 4.47 | 0.268 | 0.266 | 373 |
绿豆 | 4.50 | 0.274 | 0.276 | 316 |
花豆 | 4.32 | 0.291 | 0.285 | 317 |
芸豆 | 4.45 | 0.273 | 0.273 | 314 |
蚕豆 | 4.51 | 0.268 | 0.273 | 335 |
扁豆 | 4.56 | 0.271 | 0.275 | 326 |
豌豆 | 4.41 | 0.270 | 0.274 | 313 |
如何解读这张表?
大家可能第一眼看到K、r1、r2这些参数都非常接近,觉得看不出太大差别。但关键在于,这些参数是以“对数浓度”为基础计算的。
所以,这些参数的微小变动,背后其实包含着物质浓度的较大差异,对生命的化学演化过程有着相当的影响。
这种影响最终会体现在通天气能(Eq=K/(r1xr2))和热效应(Q)上。
结论很明显:
在众多豆类中,黑豆的热效应Q值表现最大(381)。这从一个更根本的、超越人为因素的层面,揭示了黑豆可能具有更强的能量特性,这种特性或许正是它能帮助防止血管硬化、促进血管软化的深层原因。

结语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条件允许,将黑豆纳入日常饮食,对维持健康是有积极意义的。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