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11月17日在第十三届财新峰会上指出,实践中发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中存在很多操作层面的挑战,不应立即停止所有化石能源设备,应该利用价格机制调动各主体积极性,并在设计电力系统的时候考虑路径依赖问题。周小川指出,最近召开的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让不少人体会到当前困难和需要进一步形成共识的内容还很多,不如之前那样信心满满;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地缘政治冲突导致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电力供应也受到威胁。
他表示,尽管各个国家情况有所区别,但是总体来讲跟中国的情况也有所类似,在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中,电力系统占了将近一半或一小半。在中国每年100亿吨出头的碳排放中,电力系统生产大约占到45%。而且很多行业的减排措施是从烧煤、烧油改为用电,将这部分考虑进去电力系统碳减排的任务比重就远不止45%,可能70%甚至80%左右。“因此如果这个大头不认真去抓好,可能整个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就有可能抓不好。”
2、萨默斯:在2023年之前美国可能跌入衰退之中
美国财政部前部长劳伦斯·萨默斯11月17日在第十三届财新峰会上表示,考虑到目前美国核心通胀率已经超出通胀率目标,因此美国可能继续使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来遏制通胀,把核心通胀率降下来。不过,“软着陆可能比较难实现”,并没有充足的历史数据表明中央银行能够让经济进入通胀放缓的情况,所以对美国经济仍有一定担忧,在2023年之前美国可能跌入衰退之中。在这么困难的时期要取得成功,美国和中国需要携手起来,合作的行动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中国需要强大的内需,而美国的利益关键点在于要控制经济衰退的局面。不管中美在部分竞争领域比如人工智能上的观点如何,双方都不希望看到全球经济衰退愈演愈烈。因此,中美的金融机构应该合作起来,使全球市场保持开放状态,中美两国要继续合作,管理好全球的需求问题,来保持全球资本流动和更好地保持全球繁荣。
“中国的经济削弱了,美国不能从中受益,就像中国也不能从美国经济疲软中获益一样。”他期待中美能够撇开一些领域,在应对气候变化、应对病毒等领域开展合作。他也称,近期两国领导人的会面让他深受鼓舞,表明双方共同作出一些承诺,双方需要更多的沟通,而非更少。
3、刘世锦:应力争2022—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11月18日在第十三届财新峰会上表示,由于2022年经济增速基数低,如果2023年上半年能够大步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的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可能更高一些,应力争2022—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这既是当下稳增长的迫切要求,更是落实二十大精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长期增长目标必须率先迈出的关键步伐。” 2022年初中国提出的经济增速目标是5.5%左右,由于超预期因素冲击,前三季度实际增速只有3%。刘世锦称,从近期经济走势看,2022年全年达到5%增速也有一定难度。考虑到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5.1%,如果加上2022年的3.5%,三年平均增速是低于5%的,而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5%—5.5%,“也就是说三年平均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
4、蔡昉:今年我国达到人口峰值,明年就将转入人口负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11月16日在2022年搜狐财经峰会上表示,今年,联合国按照中国新的人口数据,及时修正了对中国人口峰值的预测:今年我国达到人口峰值,明年就将转入人口负增长。按照经验,过去我们的人口转折点同时也都是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因此这个新的人口负增长的转折点,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需要应对它的挑战。
5、姚景源:我们一些城市还在限购、摇号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11月16日在2022年搜狐财经峰会上表示,现在我们很多限制消费的措施和行政制度,都应该废弃。举个例子,今年到现在为止,汽车对中国经济的拉动贡献相当大。到9月份,规模以上商品销售增长6.1%,如果把汽车和相关制品去掉只剩下1.7%。10月开始汽车市场增速有所回落,但我们一些城市还在限购、摇号。
要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老百姓有钱。我不太赞成“刺激消费”这样的词。哪个人有钱不会花钱?关键是要有钱。
怎样让老百姓有钱?就是提高两个比重,一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国民收入分为三大块:居民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过去几十年来,居民收入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低于企业收入。
要想增加居民收入,需要减谁的收入?我觉得不能减企业,企业是市场主体,要有能力、有条件去发展,所以说来说去还是减政府。但这一点很难,因为政府是拿刀切蛋糕的。从经济学角度讲,蛋糕怎么才能切得公平?就是拿刀切的人最后挑。
二个是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初次分配也是分为三大块:劳动收入、资本、土地。过去中国发展阶段决定资本更多向土地和资本倾斜,劳动收入比重比较低。
要想提振消费、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我们需要提高这两个比重,根本上靠改革,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机制问题,让大家有钱。
接下来要解决大家不敢花钱的问题,即预期问题。中国经济面对供给冲击、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今年以来,我们在解决供给冲击和需求收缩上下了很多功夫,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在解决预期转弱方面问题时还有不足。
要想让预期由弱转强,分别要让市场主体的预期,以及老百姓的社会预期由弱转强。如果每个人预期都由弱转强,消费自然就上来了。因为消费不仅取决于现在的收入,还取决于你的预期收入。如果预期强了、好了,自然就敢花钱。
6、刘元春:中国GDP将在2029年基本追赶上美国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11月15日在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指出:目前预测在未来5年里,欧盟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会下降5-8个点,而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会提升5个点左右。这个变化直接带来的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对抗会愈加激烈。刘元春表示,按照其团队预测,中国GDP将在2029年基本追赶上美国。一旦中国GDP超越美国,那么未来的战略与当前的战略会发生质的变化。
刘元春提出自己的三个观察结论:第一,经济增长增速换挡不仅会带来无风险收益率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在非预期性的下降之后,可能导致政策利率的失误和金融产品结构化的过度,带来额外风险。第二,全球经济增速下台阶必定会导致全球结构和冲突的加剧,导致大量的政治社会风险严重扰乱市场的均衡和定价。大量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可能带来结构性断裂,市场难以进行风险评价。第三,各种脱钩以及多中心化可能带来传统的货币之锚和资产之锚失去传统的功能。
7、彭文生:财政直接发钱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大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最新发布的《2023年展望》报告中指出,与传统基建、给企业减税降费相比,政府直接给消费者发钱绕过了产业链传导的障碍。同时,消费代表了最终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基本消费等开支,受预期的影响小,更多受负担能力的限制,财政直接发钱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作为对比,减税降费虽然也会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投资不仅看负担能力,更要看对未来的预期,如果企业对未来缺乏信心,有钱也不愿投资。
展望2023年,疫情防控优化和财政直达消费,将为中国风险资产表现提供有力支撑。当前,中国已着手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这有利于提振居民的信心和信贷需求,内生货币得以恢复扩张动力,对货币利率是抬升的影响。另一方面,2023年财政直达消费力度有望加大,这将增加货币和安全资产的供给。上述两个方面均增加了安全资产的供给,同时居民部门信心和预期改善则会减少对安全资产的需求,这将激励居民部门增配风险资产,带来风险资产价格上升,利率上升的压力。2023年中国内生货币和外生货币投放均有可能出现增长,形成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等风险资产的支撑。
8、姚余栋:资本市场会迎来一个“科技牛”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央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11月17日在2022分析师大会暨第四届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分析师颁奖盛典上表示,资本市场会迎来一个“科技牛”,为什么?就会有结构性行情,不要指望有特别大的行情,毕竟我们要在黄金坑中,要在房地产中调整个四五年,不会有特别大的牛市,但总体会有一个结构牛,特别会有科技牛。从上市公司的结构来看,上市公司的健康指数还算是越来越好,绝大部分都处于健康水平,说明过去这些年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资本市场的核心,证监会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出台新的《证券法》。确实出现了黄金坑,但是不悲观,比较乐观。
9、管涛:明年人民币涨跌不取决于美元强弱和中美利差,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基本面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管涛11月17日在2022分析师大会暨第四届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分析师颁奖盛典上表示,从资本流动渠道来看,市场上有一种看法,说现在外资流出,所以人民币不能贬值,如果人民币贬值,有可能会形成资本外流、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但这个是不对的,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境外投资者来讲,他在绝大多数的市场投资天然要承担当地货币汇率波动的风险。他们实际上担心的不是汇率的涨跌,而是担心汇率僵化,担心更多要通过行政手段来促进市场,导致不可交易的风险,反而是汇率灵活,有助于减轻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有助于提高本地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这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明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存在三种场景、两个前途。当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合理以后,围绕均衡合理水平,双向波动、宽幅震荡将会是常态。经济稳,金融稳;经济强,货币强,明年人民币涨跌不取决于美元强弱和中美利差,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政策友好,经济回升,这是利好明年国内权益类资产表现。但我们明年要高度关注的是外部冲击有可能会由金融冲突为主演变为金融加实体经济的双重冲击。大家对于资产价格波动性加大要有所准备,要坚持价值投资,不要希望赚快钱和容易钱。
10、温彬:2023年财政赤字率保持不变,预计目标为2.8%左右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最新《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速双双走高》报告中指出,预计2023年财政政策将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并着力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是赤字率保持不变,预计赤字率目标为2.8%左右,与2022年预算持平。二是支出力度加强,支出规模将继续扩大。三是专项债规模与上年持平,预计专项债发行规模约3.65万亿,与2021年、2022年相当,发行进度会继续前置。四是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对于前期出台的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继续延长。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重点减轻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税收负担。预计2023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2.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