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带来的感染高峰和重症高峰已逐渐过去,网上关于长新冠和后遗症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其实,在普通人看来长新冠和后遗症是一回事。今天这篇文章就统一用“后遗症”来表述,聊一聊这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国内网上到网下,海量的感染者发帖分享和自述看,后遗症是大量真实存在的。三甲总结了一下,后遗症可分为两个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短期的,通过康复门诊调理后,三五个月或一年就会好转甚至是康复。
主要有:1.抑郁和焦虑;2.咳嗽;3.脱发;4.味觉障碍;5.嗅觉障碍;5.食欲和体重下降;6.胸痛或胸部不适;7.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8.活动后气喘;9.全身疲惫乏力气短;10.关节痛;11.耳鸣和听力下降;12.女性月经周期变化;13.男性生殖功能障碍。
第二个类型最可怕,因为这种后遗症可能是长期的、不可逆的,甚至是潜在的、不可预知的。主要有:
14.肺纤维化。大白肺的死亡率是40%以上,还剩下的近60%治愈后其中有部分人会肺纤维化,生存质量大大降低,这种对肺部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15.研究发现,感染者在确诊新冠30天后,肺栓塞风险增加了33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也增加了5倍,一般性出血事件风险增加2倍左右。与未感染新冠的人相比,出血风险升高持续2个月,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升高持续3个月,肺栓塞风险升高持续半年。2022年8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相关研究显示:新冠住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比流感住院患者高60%~89%。提醒大家:如出现突发的单侧肢体的肿胀、皮肤发红、小腿“抽筋”等,休息后症状不缓解;以及不明原因的突发胸闷气急、胸痛、经常间歇性的心跳加快等表现时,千万别耽搁,赶紧去医院,需要即刻到专科就诊。
16.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去年9月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一项研究发表在《阿尔茨海默氏症杂志》,揭示了新冠感染与新发老年痴呆病例的相关性。该研究对600多万名65岁以上美国人的电子健康记录进行分析后发现,患新冠的老年人在感染后一年内,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高出了50%到80%。与此同时,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团队去年9月也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如果一个人在早年和中年曾因新冠病毒感染接受住院治疗,其晚年患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风险将增加。其中,40岁以前曾在医院接受过多次感染治疗的人群患病风险最高,患阿尔茨海默氏症(AD)风险增加高达2倍,而患帕金森氏症(PD)的风险增加40%以上。
说到老年痴呆,近日有一位浙江的读者对三甲说:我母亲阳过之后性情大变,记忆力下降严重,似乎全家人都是她的敌人,没有一个人会真心对待她。她说要吃啥,家人赶紧买来做好,结果她又不吃,或者说不出来要吃啥,然后就做平时她爱吃的,结果又嫌做的不好,不吃,还说大家都偷吃好吃的,唯独不给她吃。要么就把存折或者钱乱藏,自己也忘记放哪里了,然后就和家人吵闹,说是偷了她的钱!反正每天都在找别扭,自己不痛快,然后也不让家人好过,这些天闹的鸡飞狗跳……以前母亲是很慈爱的一个老太太,有好吃的都不太舍得吃,总想着留给小辈的。不知道有没有网友的亲人有这样的情况?要不要就医?看什么科呢?愁死人了!
这条留言下有300多条热心读者回复。其中有不少人分享诉说类似经历,也有很多人提醒赶快到医院神经内科检查一下,这是典型的老年痴呆症前兆。三甲看后很欣慰,粉丝读者健康素养这么高,看来自己平时的努力科普终是没有白做的。
没错,这位母亲的反常行为极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前兆。6大征兆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对照一下:
1.性格改变。患者突然变得冷漠、猜疑,不愿出门自我封闭,对身边人变得敏感、猜忌。
2.记忆力衰退。患者记忆力衰退,近期事情遗忘等症状。如物体位置记不起来,总是重复一个动作或反复做一件事情。
3、时间、空间感知障碍。患者有时无法感知判断自己所处的时间,分不清上午、下午,出门记不清方向,自己的位置,最容易迷路。
4、思维紊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偶尔逻辑错误,有时回到过去,想着以前发生的事情等。
5、睡眠片段化。患者容易出现昼夜颠倒,白天睡眠多晚上睡眠少,晚上睡眠多白天依旧困的症状。
6、出现障碍。如语言障碍,忘记简单的单词,说不出物品名称,说不明白话等。书写障碍,平常能写的字突然写不出来,不会写等症状。
我国疫情放开仅仅过去了三十多天,一些专家口中的“没有后遗症”就被现实无情地颠覆了。以上16种后遗症不管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现实都无法回避,这是网上网下不争的事实。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感染,感染一次后尽量不二次感染、不多次感染。
疫情走到今天,国内关于新冠后遗症的研究几乎没有,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放开后面对一波又一波的病毒冲击和感染高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我们自己的真实数据和统计研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尊重科学、向科学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