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那边天气还热吗?
今日(8月24日)出伏
40天加长版三伏终于落下帷幕
今年三伏期间
南方多地火力全开、高温持久
网友纷纷吐槽
“热到根本停不下来”
“命是空调给的”
盘点“不堪回首”的
三伏高温大数据
看看哪里最热
↓↓↓
今年三伏为史上最热
多地高温日数超30天
今年三伏,全国平均气温达到23.24℃,为史上最热。
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等多地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到25天以上,较常年同期偏多10至15天,超过250个站次追平或打破当地单日气温极值。
从2024三伏高温耐力榜中可以看到,杭州、重庆、上海、武汉今年三伏期间高温日数都超过了30天,其中杭州更是达到了37天,高温几乎贯穿整个三伏,耐力十足。
南京、长沙、南昌、福州高温日数也超过了20天,炎热持久。
另外,杭州不仅高温最持久,火力也最猛,40℃以上的酷热天气多达10天,其中8月3日最高气温高达41.9℃,打破当地观测史最高气温纪录。
重庆高温后程发力,8月21日至23日已连续3天达到40℃以上,三伏期间40℃以上酷热日数达到8天。此外,南京和上海也有3天达到40℃以上。
而最闷热的大城市当属上海,当地今年三伏“桑拿天”达到了38天,一出门就如同进了桑拿房。
杭州、南京、武汉、南昌、西安“桑拿天”也有30天以上,“外出五分钟,流汗一小时”,今年三伏十分难熬。
不少地方的人们还体验了白天夜晚连轴热的煎熬,晚上热到破纪录,空调几乎天天加班。
重庆凭借32.2℃的最低气温,成为夜间“火炉王”。南昌(32.1℃)和南京(31.8℃)都打破了当地观测史夜温最高纪录,上海(32.1℃)追平当地观测史夜温最高纪录。
出伏是不是忘记通知重庆了?
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出伏往往和凉爽连在一起,正所谓“新凉直万金”。“三伏”的“上蒸下煮”从此结束,空气中的湿度很快降低,人们逐渐不再感到闷热。
至于东南沿海地区,类似“秋老虎”的持续高温往往出现在末伏之后,因此即便已出伏,也还会热上一段时间。
根据预报,未来四天,四川盆地、江汉、江淮西部、江南中西部等地还将有持续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普遍有35℃至37℃,四川、重庆等地局地可达40℃至42℃。
暑热何时才能消退?
预计8月28日之后,江汉及江南西部高温天气有所缓解。而四川盆地高温天气要到9月初才趋于缓解,当地“秋老虎”凶猛,公众仍需注意防暑降温。
将迎来“凶险”的30天
从出伏(8月24日)到秋分(9月22日),这30天是下半年尤为危险的时候,需要我们格外警惕!
出伏是由夏入秋、由热渐冷的关键时期,气温波动较大、较频繁。很多人会出现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而且,可能中午还需要开空调降温,凌晨睡觉就需要盖被子保暖了,身体就怕“一冷一热”。
其中,受影响最明显的是心脑血管,这段时间中风、心肌梗死、脑梗发生率比较高,所以提高养生防病意识很重要。
出伏后如何养生?记得以下六点:
吃得“润一点”
“出伏后,由热转凉,天气干燥,饮食调理莫要忽视。”
历史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应及时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多吃如鸡、鸭、鱼等,选食滋阴润燥、和胃健脾的银耳、雪梨、莲藕、百合、蜂蜜等,多食时令果蔬中营养丰富的茄子、薯类、海带及干果,少吃油炸、生冷、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品。
心情“好一点”
保持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情绪大起大落,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秋季锻炼,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
另外,初秋时节早晚温差大,不要太早晨练,避免受寒冷刺激,导致血压上升,从而增加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同时,要注意热身运动。
喝得“多一点”
预防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普通人每天喝水2000~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
此外,还可以多喝点茶,如荷叶茶、玫瑰花茶等,有理气生津、平稳血压、舒肝解郁的功效。晚上喝点蜂蜜水,有助于润肺祛燥,还可以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
睡得“早一点”
出伏后易秋乏,为缓解秋乏,需要睡得早一点,较之夏季增加1小时左右的睡眠,或通过午睡增加睡眠。
穿得“暖一点”
及时增添衣服,早晚穿衣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部位血管丰富,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出伏后,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以免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通风“勤一点”
出伏后,气温逐渐下降,雨水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会在媒介物上繁殖。
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注意保持一定间隔,也可用电熨斗熨烫,减少衣物上的水分。
在保持室内通风的基础上,还可以养些绿萝、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静心、安神、戒躁。
“三伏光阴过,初秋宇宙新”
愿你好运随秋来
所有的努力
在秋天有个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