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北京儿童医院
此次会诊的对象是一名8岁的男孩,由于病因复杂,辗转多地医院,诊疗结果不一。在这场会诊中,AI儿科医生与来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外科等不同科室的13位知名专家给出了高度吻合的建议。
“此次‘上岗’的AI儿科医生,是北京儿童医院正在研发的儿童健康人工智能大模型系列产品之一,整合了北京儿童医院300多位知名儿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和专家们数十年的高质量病历数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说。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双医并行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现场,医生正在使用专家型AI儿科医生相关功能。(图片来源:北京儿童医院)
倪鑫介绍,这款专家型AI儿科医生,既可以担任临床科研助理,帮助医生快速获取最新科研成果和权威指南,也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疑难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升临床决策效率。
“我国目前依然存在儿科医生较为短缺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AI赋能将为保障儿童健康、扩容儿科资源带来深刻变革。”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说。
倪鑫表示,专家型、家庭型和社区型AI儿科医生陆续“上岗”,全方位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健康管理等多元化场景,将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北京儿童医院
AI医生的“上岗”,此前已在医疗圈引起过广泛讨论。
上海东方医院门急诊和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海涛表示,一名专科医生面对复杂的跨专业疾病,需要查询很多文献资料,有时还需要多学科专家诊断。大模型可基于庞大的医学知识数据库辅助决策,这是AI对临床诊疗极具价值的部分。而在口腔护理设备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成为主流,随着3D打印、AI诊断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治疗效率,也优化了患者体验。
安徽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陈欣媛表示,在种植牙领域,AI辅助系统基于患者的骨密度、牙槽嵴形态和咬合关系等因素,可以优化种植体的位置和角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长期稳定性。她认为,尽管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医生。人工智能更多的是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此外,安徽铜陵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张健表示,针灸治疗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AI技术与中医的结合更像是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主任医师陈小兵认为,未来的AI医生和人类医生,不是黑白对弈,而是相互合作。
陈小兵认为,目前,AI医生和人类医生双方的协作流程,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医生会收集患者的数据,AI进行数据的清晰整合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二是辅助诊断和治疗,AI提供初步的诊断和治疗信息,医生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和进一步检查,做出最终的整体评估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三是在监测和评估方面,医生将和AI共同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进行反馈和优化,不断进行流程优化。医生和AI之间进行定期的反馈和交流,从而最终优化协作模式和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