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记者陈永利 李长征 李开华 王贝贝报道)2021年6月21日,为持续推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的发展,做强金东文旅事业,丰富金东文旅内容,推动文化和旅游“双万亿”产业高质量发展,由浙江古村落金华蒲塘村主办,浙江省爱心事业基金会二十节气专项基金委员会、浙江工业大学金华创新联合研究院承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华夏传统文化发展研中心协办,金东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世界非遗)之夏至活动”在金东区澧浦镇蒲塘古村举行。在“24节气庆祝活动及乡村振兴学术论坛”上,惊现一套“中国平气法24节气及其太阳历法”,即《中华太阳历》(太初2123-2154)万年历印刷本,据挖掘整理人和编创作者张启斌先生介绍,“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在376年前所发明的一套纯粹的平气法24节气太阳历法,已经有2125年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太初历,它不仅可以与西方基督阳历一较高下,而且还可以取代西方基督阳历,即在不久的将来角逐世界公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达于大同之域之理想。”他的发言引起了参会专家学者的震惊,连远在数千公里外古城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著名考古专家、以黄帝制历文化作为突破口,将考古和黄帝制历文化融为一起互相佐证,推动中华文明走上一个新天地的蒋均平教授也赞叹不已,称赞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传承、创新和重大发现,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的重视,其影响力不可估量。
(图为北京大学副校长暨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主持人王博教授接见张启斌并一起合影留念)
在刨根问底张启斌何许人也之前,张启斌告诉记者,“中国是历法文明古国,中国历法曾经领先于世界数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法》有明确规定:西方基督阳历(公历)与中国传统历法同时并用。但是,在我国诸多现实领域,如国庆节、建军节、党的生日等等这些重大民族或国家节日,以及孔子纪念日和我们普通民众身份证出生日等等,在现实领域都无法使用我们中国传统历法来表述或登记。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庆节,或24节气,或民众出生日等,如果使用中国农历,日期会上蹿下跳,例如国庆节,今年在农历的八月二十五日,明年就要跑到农历的九月初六,后年又要跳到农历的八月十七;再如夏至节,今年在农历的五月十二,明年就要跑到农历的五月二十三,后年又要跳到农历的五月初四。由于中国农历日期不稳定,因此我国不得不忍辱负重,于1912年把西方基督阳历(所谓公历)引入中国。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光复之初,议改阳历,乃应付环境一时权宜之办法,并非永久固定不能改变之事。以后我国仍应精研历法,另行改良,以求适宜于国计民情,使世界各国一律改用我国之历,达于大同之域,庶为我国之光荣。”
(图为张启斌与清华大学王薇教授在学术研讨会上合影留念)
张启斌介绍,“与其说我们当今在诸多现实领域已经背离(或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法》,不如说我国传统历法300多年以来一直还停留在农耕社会,没有跟上现代工业化之时代步伐。习近平总书记说: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要有中国精神。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必须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
(图为张启斌研究员(右)与浙江工业大学博导王平教授(中)在研讨会上交流)
张启斌先生说,“这部推陈出新的中国平气法24节气及其太阳历法,不仅可以克服中国农历无法与国际历法日期恒定与接轨之弊端,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从此跳出西方基督阳历对我们进行四面围堵的五指山。例如5月26日,恒对西方阳历7月1日,也即党的生日;8月26日,恒对西方阳历10月1日,也即我们的国庆节。因此,我们东方大国从此可以使用我们自己民族的太阳历来书写和表述我们自己的历史了,也即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构建我们中国(历法)话语体系和中国(历法)叙事体系,意义非常重大和久远”。
(图为张启斌研究员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报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上)
作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华夏传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和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历法学课题组组长,早在2006年,张启斌就曾与徐光宪院士等同台竞技,出版发行论文集《信息科学交叉研究》,从此一鸣惊人;2018年,他曾以独立学者身份,参加在北京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并以入选五篇论文,在清华、北大、浙江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著名专家学者云集的权威性高层论坛上独占鳌头,引起人们震惊和关注;2019年,他发表《中国“新农历”初探》(《地方文化研究》双月刊,2019年第6期);2020年,他编创《中华太阳历》(2019-2050)万年历,向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献礼,荣获《国声智库》“2020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奖项。
(图为张启斌在中华太阳历有关学术研讨会上演讲)
张启斌告诉记者,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24节气”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他告诉大家的是,2016年我国申遗成功的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古老的“24节气“,而是仅仅只有三百多年历史,并且是被西方传教士转了基因的24节气。因为中国古老的24节气,是一部隐形的和完整的太阳历法,而2016年我国申遗成功的24节气,它虽然与太阳回归年有关,甚至同步,但它已经称不上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太阳历了,简单的说,它的四时八节,以及24节气已经不再对称和平衡,因此导致诸如“月令七十二候”和“夏九九”等等中国太阳历法之概念,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再如,我们老百姓所熟知的“春打六九头”,现在已经不在“六九”头上了,而是跑到了“五九”尾。这是为什么呢?
(图为张启斌在中华太阳历有关学术研讨会上演讲)
张启斌继续说, 中国历法史上常有所谓“大历”和“小历”之分,即官历和民历问题,二者常常同时并存,用庞朴先生的话说,大历是朝廷正朔,小历是民间历书,大历带有政治色彩,小历包含泥土气息。那么,包含泥土气息的民间小历,现在为什么不见了呢?张启斌认为,主要缘于公元前104年,即西汉元丰七年,汉武帝采纳邓平、落下闳等人之意见,把24节气太阳历法纳入了《太初历》。就是说,民间小历“24节气太阳历法”,从汉武帝那个时候起才被皇家所承认,而且同时被皇家所收购,即不让老百姓玩了,因为大一统的国家需要中央集权,需要“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法度。这样,包含泥土气息的民间小历就一直以“24个节气名词”方式,隐藏于皇家正朔系统中长达两千多年,表面上看,虽只有24个节气名词,但是它始终是一部独立的和完整的太阳历法。
(图为张启斌在中华太阳历有关学术研讨会上)
张启斌继继讲, 明末清初,随着西方基督教和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以汤若望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他们发现中国皇帝不仅非常重视天文历算,而且他们还发现,中国天文历法中隐藏着一部非常优秀的24节气太阳历法,并有可能成为西方基督阳历进军中国的绊脚石,于是公元1745年,他们忽悠中国皇帝废除了中国人几千年以来“平气注历”传统,而改用中国隋唐以来只用于日月交食等精密运算的“定气法”,从此,中国这部隐形的和完整的24节气太阳历法就开始变形和失节,如前文所述,24节气出现了上下相差一两天的现象,同时四时八节也不再对称和平衡,“夏九九”和“月令七十二候” 等等太阳历法之概念,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因此西方基督阳历于1912年得以顺利进入中国。如今100多年过去了,中国历法几乎没有丝毫精进,其原因就是300多年前西方传教士把我们中国24节气转了基因。表面上看,虽然还是24节气,但是它已经使我国24节气太阳历法走进了死胡同。
张启斌讲,发现这些问题以后,他本人通过不断挖掘376年前,也即没有被西方传教士改动过的中国古老的“平气法24节气”,一下就把我们中国老祖宗所发明和使用数千年之久的太阳历法给找到并复活了,他把它称作《中华太阳历》,原来它是那么的漂亮和规整,不仅可以与西方阳历一决高下,甚至可以取代西方阳历。
张启斌列出了几张表,以图文形式指出,“无论是西历2021年,还是西历2022年或2023年,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华太阳历日期不仅与西方阳历日期一一对应,而且我们的24节气也是固定的,再也不会出现上下相差一两天现象了,几号就是几号。例如夏至节,今年在中华太阳历的5月16日,明年和后年,以及永远,都是都是5月16日,同时它还永远对应西方阳历的6月21日。这样,我们共和国的国庆日或者建军节等等重大民族节日,或者我们普通老百姓自己的生日,就都可以用恒定的中华太阳历日期来表述了,例如:8月26日,永远对应西方阳历的10月1日,也就是我们的国庆节。”
针对张启斌的“中华太阳历”,众多著名专家教授纷纷翘起了大拇指:
武汉大学教授甘永超认为,“中华太阳历,能够包容中国农历和西方太阳历,更能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凸显出来,秋冬春夏,层次分明,完胜西方阳历!中华24节气太阳历,大大彰显了我中华文明,真正是了不起!建议大家收藏和使用我们中华民族高规格的中华太阳历。”
陕西省文联常委博士生导师马建勋说,“大衍(张启斌笔名)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很赞同您的创举。大衍将名垂青史,功莫大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前进说,“看到中华太阳历,受益匪浅,您这是大贡献!文化、民族、精神,与艺术、科学、哲学一样,有载体才有活力。”
中央党校国是网原主编张晓武说,“中华太阳历,新世开元,请把版权保护好!下一步可成立中华太阳历推广工作委员会,或成立一个课题组。”
中国专利局高工王文光讲,“中华太阳历的出现,与近期考古大发现一样,都是文化思想领域的大突破,都是文化自信的铁证。中华民族的复兴,重在文化复兴。中华太阳历,很有实用价值、学术价值和对外交流价值!”
陕西国际文学艺术促进会哲学创新研究中心《哲学创新通讯》准备刊载张启斌老师独创的“中华太阳历”,该刊认为这是一篇很好的有关“中华太阳历”,以及有关天文知识的普及读物,特刊载出来,以飨读者。
天文工作者陈志福认为,“中华太阳历,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历法科学的文化底气。拿破仑曾经公开承认中国的军事文化是有底气的就是指孙子的杰出思想,张启斌老师推陈出新的中华太阳历是率先打出去的一记重拳。”
互联网达人慈天元说,“中华太阳历摸到了中国文化的根,哪怕文明退回到石器时代,从这里仍可一键还原!”
湖北电力公司工程师汪祝勤讲,“编纂中华太阳历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百年遗愿,这是一个非常有益和大胆的课题尝试,可以在学术界广泛进行研究与交流。”
新疆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学文讲,“《中华太阳历》,是很好的历法方案、原则和实例。张启斌的不懈努力感人!这需要更大力量推进。”
太原科技大学教授、陕西“历改委”曾一平说,“世界文明百年间突飞猛进,但历改文明却大大落后,24节气理应成为我们计数历日的依据。国内历改事业似已停滞,您年轻力壮,接过历改接力棒,是历改大幸!”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华夏传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乔治纲认为,“中华太阳历面世意义深远,这是中华优秀传统科学文化创新发展之重大成果。”
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会长、《国声智库》学术委员刘洪涛说,“中华太阳历不仅是世界级的,而且有望洗刷中华民族西化后的百年耻辱。”
美籍华人科学家、IBM高级开发工程师、世界华人一般性科学论坛(WCFGS)主编讲,“张启斌先生的累值制企图把人类的科学史、思想史、哲学史用他的累值制串起来。这无疑是一种独特而有历史渊源的研究。中国数学派在由理生数,由数生象的理念下搞出的一套东西是否完全无用值得研究。张启斌先生能从灵魂深处激发出对这些课题的兴趣,是现代人的异数,值得支持。”
面对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张启斌并不骄傲自满,他表示,他深感使命十分光荣但又任重而道远,他将不遗余力,顽强拼搏,争取早日让这个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中国非遗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民族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