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励职派
01
大家争先恐后地点评裸女的风采,并发出了满意的笑声。 不过也有人表示怀疑,如此高颜值的美女,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这种事? 称这名美女是为了完成“金主”的任务,才会露出(脱光衣服)。 有了“金主”的加持,再加上“地铁”、“裸女”、“露出”等词汇的刺激,这件事很快就传播开来。 那张所谓的地铁裸照,竟然是AI一键脱衣生成的假照。 她经常穿着自己精心搭配的服装,以地铁站为背景,拍一些好看的照片,分享在社交平台。 现在却被人恶意合成一张yin秽图片,还故意全网散播,其心可诛。 值得欣慰的是,在她的评论区,无论是粉丝还是路人都热心地劝其赶紧报警。
我想这不仅仅是出于对造谣者的愤怒,更多的是对女孩的担忧。
大家都明白,谣言特别是黄谣,不仅传播速度惊人,杀伤力更是不容小觑。 这是经历过十几年造黄谣的演员张静初,最深刻的感悟。
因为所有听过这些黄谣的人,都会在心里对你打一个问号。 而且黄谣还非常成功地利用了人的羞耻感——“我怎么站出来辩驳呢?” 就算你有三寸不烂之舌,将所有莫须有的污名一一瓦解,到最后只换来一句: 在这样荒唐的逻辑之下,黄谣受害者轻则名誉受损,重则走向极端。 最近有一篇文章很火,叫《被挂在黄色网站上的女孩们》。 作者是一位女生,她详细披露了自己被“造黄谣”的经历。 去年5月,女生的一位男性好友找到她,说她的照片被人发到了黄色网站上。 在发帖人的描述下,女生成为了人尽可夫的biao子。 更过分的是,她的真实信息就这样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女生想不明白,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为什么就成了众人口中的“荡妇”? 难以置信的是,原来造黄谣的人,竟然就是她的高中同学兼好友赵某峰。 赵某峰口口声声说自己就是睡前失眠了,实在“无聊”,才做出这样的事。 却在遭到女生拒绝后,恬不知耻地说“那是我的权益”。 你一句不过脑子的自嗨意yin,别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精神创伤和所有流言蜚语,又怎能奢望别人既往不咎呢? 因为将头发漂染成粉色,她就遭受网友的大规模黄谣攻击。
视频中,将头发漂染成粉红色的她,高兴地带着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去医院探望84岁的爷爷。 一夜之间,她被贴上了“陪酒女”、“红毛怪”、“发廊妹”的标签: 更过分的是,恶言恶语最终波及到了郑灵华的爷爷——那位生病住院的老人。 有网友指责郑灵华拿爷爷炒作,甚至怀疑她和爷爷有不正当关系。 这是她最亲的人啊,他们怎么忍心对一个生病的老人下手?
从小郑灵华就没见过母亲,父亲忙于工作,大部分时间她与爷爷相依为命。
怀着对爷爷的愧疚,和对造谣者的愤怒,郑灵华身心俱疲。 她曾做过反击,把各个平台上的诅咒和辱骂用截屏或录屏的方式保存下来,打印成厚厚一本。 她曾试着从抑郁状态走出来,卸载各个社交APP,对那些言论不闻不问。 但这些都没用,那些总是黄谣如噩梦般挥之不去,伴着她如影随形。 “看照片确实像陪酒的,一看就不是正经女人”、“这个事件花多少钱策划的?”……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一个善良的女孩,原本拥有大好前途,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 我不知道这件事事件会走向何方?造谣者是否会接受惩罚?跟风者是否学会闭嘴? 讲述一名妻子因为被造黄谣,被不明真相的丈夫暴打,悲愤之下蒙冤自尽的故事。 这种窥私的欲望是性本能的一种,它起源于性的“窥视冲动”。 一旦现实中无法满足这种冲动,就会自我麻痹,衍生出一系列扭曲的幻想,以此来达到代偿满足。 看到一个姑娘长得漂亮,就说她是个“lan裤裆”,甚至绘声绘色地说她在床上有多风骚。 因为自己得不到,所以找一个旁人无法证伪的逻辑说她也不过如此。 不过造谣者固然可恨,网络世界的跟风者更加令人胆寒。 他们在对待这类“刺激内容”时,看似无比唾弃,但每每看到都忍不住点开,甚至迫不及待地转发给好友。 再加上一些不良媒体的推波助澜,无异于将受害者架到烈火之上。 就算要刊登香艳故事,吸引读者,也会在施展想象力时,以新闻事实做依据。 可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几张PS图片、几句话,就能“编造”出一个花边新闻。 而读者大多不会对真实性多加揣测,这就导致“黄谣”开始井喷。 更关键的是,网络的隐蔽性和无序性,加大了受害者的维权难度。 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改变不了这样病态的现状。 千万不要用轻飘飘的一句“我只是觉得好玩”,就心安理得地在网络上肆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