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寺庙游”爆火,“上香”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新热潮。
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2月以来预订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北京的雍和宫、杭州的灵隐寺、西安的广仁寺、南京的鸡鸣寺,大批年轻人摩肩接踵、排队烧香。雍和宫的香灰手串成了最流行的社交货币,黄牛们瞅准商机,做起代请手串、直播带货、串珠改装的生意。
对年轻人的“突然佛系”,一些人忧心忡忡,认为他们在上进与上香之间选择了后者。其实大可不必上纲上线,逛庙烧香只不过是休闲娱乐、减压放松的一种方式,谁还不是一边祈福一边奋斗呢?与其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在“求”什么。
比起物质的富足,我们同样应当追求心灵的充盈。努力搜集地上每一个“六便士”之余,不妨喘口气、歇歇脚,凝望那一轮高悬天幕的“月亮”,也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鉴古可以知今,历史文化是滋润心田的绝佳养料。回望历史烟云,我们会对古人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今天的都市人喜欢在周末去郊区旅游,宋朝的士人中也有一阵“乡村旅游热”;今天的年轻人爱“种草”“剁手”,唐宋时人也对逛街购物上瘾;今天的职场上有KPI、OKR等绩效管理方式,古代“打工人”也要面对各种考核制度,还有五花八门的请假理由……
追思先贤,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标记了人生的刻度:司马迁秉持忍辱发奋的思想,认为困难和逆境正是激发人前进、鞭策人夺取最后胜利的绝好动力;苏东坡不仅才华横溢,他在当地方官时善于处理公共危机且成就斐然,赢得了传世的口碑;张居正把衰败混乱、几近崩溃的明王朝,治理得民富国安,被誉为起衰振堕的“救时宰相”……
历史长河中的人和事,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走进我们的生活。一趟雍和宫之旅,若局限于烧香祈福、“到此一游”,终究有些可惜?雍正如何从康熙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他即位后怎样铁腕反腐?他顶着骂名不得不做的事是什么?了解了这些知识,雍和宫才不仅仅是一片红墙金顶的房子,“四郎”这个人物也变得鲜活起来。
中华历史灿若星河,如何能提纲挈领,掌握其大轮廓、关键点呢?事实上,市场上充斥着许多不合格的“文史作品”,有的粗制滥造、东拼西凑,有的哗众取宠、以偏概全,有的老生常谈、了无新意。不靠谱的知识,学了不如不学。
今天,知事就为您带来一门历史好课——《中国历史百家谈》,它由北京日报社理论编辑提炼10年的文章精粹,筛选近百余位历史名家的1300+篇精品内容,梳理150个重要选题,历时3年精心编辑打磨呈现。
《中国历史百家谈》,大家写小文,文风清正,谈学术不艰涩,揭秘闻不猎奇,求新见不戏说,析事理不玄虚,有知识,有思想,有趣味,有深度,有新意。每天10分钟,穿越五千年,从文史爱好者到萌新小白,从学生、家长到职场人士,都能从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追根溯源,寻五千年中国由来;
天下兴亡,从历代盛衰看“中国”;
社会长安,以为政之道安民兴邦;
繁华依旧,看人文百态,显大国风范;
人外有人,论高人功过,悟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