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洗过的青菜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王静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有些商贩会给生菜、空心菜、油麦菜等青菜喷水,这样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流失。新鲜蔬菜买回家后用流水冲洗,先洗后切、急火快炒、炒好即食,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①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赵寒冰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好的莲藕应是黄褐色,如果颜色太白,很可能是处理过的“漂白藕”。正常的藕表面或多或少会附带一些泥沙,摸着有粗糙感,闻上去有股清新的味道,而漂白藕表面光滑、湿润,有化学试剂的味道。② 国家注册营养师李园园2013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无根豆芽茎部与芽末端颜色往往不一致,末端夹杂黄色,而自然豆芽颜色一致,若颜色发乌还夹杂黄色则不要购买;无根豆芽无根须,茎粗壮,而自然豆芽有根须,茎较细,所以最好选择细细长长的绿豆芽;若豆芽有刺鼻的气味则不要购买。③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贺也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常见的豆干有白色和棕色的,即使同为棕色,颜色也有深有浅。那些看上去颜值高、外形靓的豆干可能是经过染色的。如果豆制品颜色过深,并渗透到豆干内部,不宜购买。④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蔡政稳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红薯感染黑斑病的部分会较硬,表皮皱缩,蒸熟后周围的部分也会很苦。注意挑选,不要买到有黑斑的红薯。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滕建华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挑选黑木耳并不是越黑越好,而且正常的黑木耳应该是一面偏黑,一面偏灰,并不是两面均黑。一些不法商贩会用化学试剂浸泡木耳,两面都呈黑褐色,没有正反面,甚至表面会有白色的附着物或白色小晶体。⑥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员王楠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有的芒果果皮上会有一些黑点,若黑点大而多,这样的果皮下的果肉会发酸,影响口感,不要购买。⑦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李晓慧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商家已经削好的菠萝不要买,存在安全隐患。街边的菠萝、泡菠萝的水没有受到好的防尘、防菌保护,一旦被污染,食用后容易引起肠道疾病。⑧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李广萍201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一些不法商贩用洗衣粉浸泡桃子,使其颜色亮、桃毛少,购买时要多加注意:若外表靓丽,表皮摸起来软、绒毛少,闻着有特殊香味,而非正常鲜桃味,若有以上情况,不建议购买。⑨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员王楠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买辣椒面注意两点:一是千万不要图便宜,价格很低的很有可能有问题,其次就是看颜色,颜色鲜红的不要买。⑩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邱欣晔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用硫磺熏制的生姜色泽光鲜,呈浅黄色,摸起来表皮比较湿润,而正常生姜颜色发暗,表皮发干,用手揉搓,姜皮不易剥落。遇到姜味不浓或味道改变时要慎买。⑪ 食品工程与营养硕士李然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新鲜虾皮颜色发白,没有异味。市场上一些虾皮摸上去感觉有点湿,颜色也已发红,有的甚至能闻到冲鼻的味道,说明已经不新鲜了,不要买。⑫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李健2013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如果火腿等肉制品的颜色越红,亚硝酸盐可能就加得越多,随之产生的亚硝胺也相对要多。不管是袋装还是散装肉制品,颜色太红的别买。另外,最好买配料表中没有亚硝酸盐的。⑬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马烨201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酱油分酿造和配制品,前者以大豆、小麦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配制的则用酿造酱油与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调配而成,与前者营养差距很大,故酿造酱油是首选。⑭ 营养师程晓鸥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一般来说,坚果的口味越重,食盐添加的量往往也越多。很多香味浓的坚果在加工时添加了香精、糖精等物质,这些东西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这种坚果越吃越渴,也很容易上火。⑮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王爱霞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如果米粒上出现一条或多条横裂纹,就说明是“爆腰”。“爆腰”这种现象是由于大米在干燥过程中发生急热现象后,米粒内外失去平衡造成的。“爆腰”米食用时外烂里生,营养价值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