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号码为何瞬间能位移?
来源:人民网科普 供稿 更新时间:2024-07-18 21:16:00 点击数: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二审审结一起以“手机口”方式帮助境外电信诈骗团伙在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团伙四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至四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相应罚金。据悉,这是北京市首例以“手机口”方式参与实施的电信诈骗案。“明明是境内号码,怎么会是境外诈骗电话?”去年3月起,北京陆续有群众报案称,接到以国家反诈App需要核实身份为由要求配合的陌生来电,当按照电话中的指令执行操作后,银行账户里的钱便不翼而飞了。办案人员经调查核实,发现该类案件的来电归属地均在境外,但显示在受害人手机上则变成了境内号码,其背后的原理便在于通过“手机口”使得来电号码归属地瞬间发生位移。
经查,2023年3月至4月,田某通过一款聊天软件与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取得联系,按照上游人员指示,伙同李某某、赵某某、邱某某在北京市朝阳区某酒店等地,使用数据线连接两部手机,在其中一部手机中插入手机卡建立电话端,另一部手机作为语音端与境外团伙取得联系,建立并维护“手机口”信号供上游诈骗分子远程使用插卡手机号向境内拨打诈骗电话。短短两周时间内,就有10余名报案人被骗金额合计100余万元,而田某四人用于收取报酬的虚拟币账户半月内的提现数额高达近40万元,人均日薪达6000余元。
2023年12月,朝阳区法院一审判决田某、李某某、赵某某、邱某某犯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至四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相应罚金。李某某、邱某某随后提出上诉,北京市三中院于近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其余人员均未上诉,目前该判决已生效。事实上,这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当这两部手机对接在一起,一部接通诈骗分子,一部接通受骗对象,兼职者利用“手机口”业务为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提供通信传输支持、协助骗取巨额财产。所谓的“手机口”,是指将两部手机用一根音频对录线连接,或同时打开外放,其中一部手机通过网络社交软件与诈骗分子通话,另一部则插入本地电话卡拨打受害人电话,实现语音中转,成功掩饰诈骗电话归属地,来降低受害人的警惕。
最近几年国家的公安机关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对此,诈骗分子也就是衍生出了手机对手机,也就是俗称“手机口”的诈骗方式。它是属于电信网络犯罪的一种方法:诈骗分子利用“手机口”的业务,进行语音中转,使得双方可以直接对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成功掩饰诈骗电话的归属地,使犯罪更加具备隐蔽性和欺骗性。
近年来,公安机关通过开展“断卡”等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打击国内的“黑灰产两卡”犯罪,压缩了境外涉诈团伙的生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分子开始了“手机口”诈骗。
境外电诈团伙向受害人实施诈骗的过程中,兼职中间人的作用就是连接两部手机。他只需帮助拨通受害人的电话,打开免提,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听双方隔空对话,最后再根据诈骗团伙的指令挂断电话。虽然全程不用说一句话,但是只要打开了免提之后,就可以听出来双方在干什么,他应该是知道这是协助电信网络诈骗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警方也提醒大家,要擦亮眼睛,不要出租、出借、出售手机卡及银行卡,更不要为境外诈骗分子架设“手机口”,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不法分子借助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迅速发展蔓延,骗取的往往都是被害人多年来积攒的“辛苦钱”“看病钱”或是“养老钱”,涉案金额大,侵害对象广,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感。
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然帮助诈骗团伙架设呼转设备,提供手机卡、通讯工具予以帮助,帮助诈骗分子拨打诈骗电话等行为都涉嫌违法犯罪。在这类案件中,现在境外诈骗分子已经将魔爪伸向了未成年人。所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子女的引导,防范“手机口”诈骗,在看到孩子使用两个手机操作或者下载登录陌生软件时要加强警惕,不要让孩子为了蝇头小利,落入“手机口”诈骗的陷阱,变成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帮凶。
花样百出的电信诈骗方式让人防不胜防,从人脸识别、数字货币等新技术被违法利用,到冒充公检法并称当事人参与犯罪,伎俩和工具不断翻新。可以说,现在电信网络诈骗无孔不入、隐蔽性较强,单靠执法司法部门很难完全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和全面封堵。广大群众必须积极参与反诈活动,通过了解诈骗手法、增强反诈意识、制止诈骗行为等方式,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切实提升防骗能力,共同筑牢谨防电信诈骗的铜墙铁壁。
【责任编辑: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