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颗牙8家诊所给出4个治疗方案,央视曝光口腔治疗机构乱象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看颗牙8家诊所给出4个治疗方案,央视曝光口腔治疗机构乱象

来源:央视网  供稿 更新时间:2024-12-08 21:36:41 点击数:

如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同类型的口腔治疗机构随处可见。这么多的口腔诊所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意味着享受更多优质医疗服务呢?还是陷入了良莠不齐的选择困境?前不久,大连市的王女士去看牙,走了七八家诊所,得到了四个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她该怎样选择呢?

1.png

8家机构,给出的4个不同诊疗方案


走在大连市的街道上,记者发现沿路的口腔诊所分布得非常密集,许多还是紧紧相邻。在大连市金马路,记者通过电子地图搜索“口腔”关键词,发现在两公里范围之内,分布着53家口腔医院和诊所。

2.jpg

记者随同65岁的志愿者王女士,对部分口腔治疗机构进行了体验调查。王女士左侧上牙之前做过牙冠,但牙根条件一直较好,也没有不适的感觉,最近王女士吃坚果时右下部的磨牙硌了一下,导致偶尔会对冷热食物敏感。

3.jpg

记者和王女士随机选择了一家在公交车身上打广告的口腔医院。这家医院服务台最显眼的位置,标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南口腔专科联盟单位”的字样。工作人员热情地带着王女士前往二楼拍片、面诊。针对王女士有疼痛感的牙齿,医生给出了补牙的建议。随后,把诊疗的重点,放在了王女士此前做的一体牙冠上。劝说王女士,把没有任何不适感症状的一体牙冠拆掉,安装一组新牙冠。

4.jpg

记者和王女士又来到相隔不远的另一家二级口腔医院,针对疼痛的牙齿,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建议在磨损较重的牙齿的磨面上做一个覆盖体,把磨损变薄的位置保护起来,给出的报价是3800元。

5.jpg

记者和王女士又随机来到位于密集住宅区的这家口腔医院,在这间挂满锦旗的诊室里,这位被称为杨院长的医生在给王女士做了检查后,判定这颗疼痛的牙齿已经堵不住了,应该抽掉神经进行根管治疗,再给这颗原牙磨削戴上牙冠,而对旁边一颗仅有一点磨损没有任何不适感的牙齿,这位医生也给出了杀神经然后一并做牙冠的建议。

6.jpg

工作人员告诉王女士,如果选用德国的全瓷牙冠,修复两颗牙大约要5000多的费用。

7.jpg

记者发现,对同样一颗疼痛牙齿,王女士咨询的三家口腔诊疗机构,给出的治疗方案截然不同。


  • 第一家建议对疼痛牙齿进行简单修补,重点建议对其他无痛感的牙齿进行牙冠的废旧换新,报价4000元;

  • 第二家建议给疼痛牙齿的咬合面做一个薄薄的覆盖体进行保护,报价3800元;

  • 第三家医院建议,对疼痛牙齿和相邻的好牙齿一起做根管治疗,并磨削两颗原牙佩戴牙冠,报价5000元。

三家口腔治疗机构,给出的三个不同诊疗方案让王女士难以抉择,于是在继续走访和咨询了多家口腔诊疗机构之后,王女士最终接受了第四种治疗方案,也就是先尝试进行补牙处理,尽可能地保留住自己的原生牙齿,总共报价不到300元。

8.jpg

记者陪同王女士共走访和咨询了8家口腔治疗机构,得到的治疗方案各不相同。有两家的方案是只对疼痛牙齿进行补牙的保守治疗,报价300块钱左右。其他几家的治疗方案除了对疼痛牙齿做处理,有的还增加了对没有任何不适感的牙齿进行杀神经、做牙冠等治疗的建议,报价区间也从3000多块钱到5000块钱不等。

9.jpg

记者通过国家卫健委官方平台提供的医师执业资格信息开放查询页面,对走访过的口腔诊所医生的执业资格信息进行了查询,发现其中那位建议王女士把坏牙以及相邻的好牙一并治疗的杨院长,根本无法检索出执业注册信息。

10.png

医生资质、执业信息

均与对外宣称的事实不符


面对众多的治疗方案,很多消费者也会像王女士一样面临选择的困惑。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发现,让人困惑的还不止这些。一些口腔治疗机构,挂着“牙齿修复中心”“口腔专科联盟”这样的牌子,宣传医生团队实力雄厚,有知名医生坐诊,而记者进一步调查却发现,部分诊所的“专业光环”,不一定是真实的。

11.jpg

在辽宁省大连市,记者发现大部分口腔诊所或口腔医院大门口两侧,都会悬挂着一些这样的铜牌,如“口腔医保定点单位”“牙病预防定点机构”,还有“中老年牙齿修复中心”“青少年牙齿矫正中心”等等。这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门口悬挂的四个铜牌,就是由当地卫生部门授予的。

12.jpg

记者又走访了这家名为洁雅口腔的医院,在医院大门口最醒目的门楣上,写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口腔疾病诊治专科联盟”的字样。为此,工作人员专门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13.jpg

洁雅口腔医院工作人员:我跟你讲一下,跟他们合作什么。比如说我们处理不了的病例,那可能走上级一层医院了,送到他们医院去。所以说也能证明我们医院在专科医院里还算是很权威的,才能跟我们合作。


针对这家医院所宣称的“诊治联盟”,记者进行了求证。

14.jpg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公众号上,记者看到一篇推文显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疾病诊治专科联盟”确实存在,但文中所公布的专科联盟成员大多为省内的其他公立医院。记者随后致电中国医科大学和附属口腔医院的多个部门,了解大连洁雅口腔医院是不是这个专科联盟的成员单位时,得到的都是完全否定的回复。

15.jpg

记者在洁雅口腔时还注意到,在医院介绍医生的信息墙上,不仅有外国籍医生,还有来自北京公立医院的医生。这个海报上的信息,就是介绍原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某位主任医师。当记者提出能否请这位主任面诊时,工作人员却推脱说目前无法安排。

16.jpg

当记者追问这位医生到底在不在大连,确定是不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时,这位工作人员说这位医生在北京,已经离开协和医院。

17.jpg

而记者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这位医生目前仍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坐诊,并没有像洁雅口腔工作人员声称的那样已离开北京协和医院。同时,记者通过国家卫健委医生执业注册信息查询页面检索到,这位医生的多点执业备案信息中并没有大连洁雅口腔医院。

18.jpg

调查至此,记者发现,大连洁雅口腔医院所宣称的所谓“专科联盟单位”信息,所展示的个别医生资质、执业信息,均与对外宣称的事实不符。

19.png

虚假宣传、过度治疗

让患者失去了信任和安全感

20.jpg

监管部门通常会要求诊所提供真实、准确的医生信息,以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许多口腔诊所会选择在显眼位置挂展板介绍医生的专业背景。记者在众多医生履历介绍中发现,被使用最多,比较普遍的一个身份,就是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以及各类专业委员会的会员。

21.jpg

记者了解到,中华口腔医学会由国家卫健委业务主管,是由口腔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以及从事口腔医学相关的医学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官网数据,目前个人会员总数已超过15.6万人,单位会员497个。


那么,个人想要成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需要什么样的资质呢?

22.jpg

记者进入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官方页面,尝试点击“会员申请”,注册会员账号,类别为普通会员。记者使用了“师慧远”这样一个虚拟名字,无对应的身份证号码以及工作单位等信息,只是扫码完成了缴费操作后,在用户的个人首页里,记者的会员状态变更为有效会员,并能查询到“师慧远”的普通会员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23.jpg

成为普通会员后,记者进一步开始申请将普通会员升级为专科会员,在填写页面中,记者选择了在口腔诊所众多医生介绍中出现频次比较高的三个专业委员会进行了申报,通过再次缴费,记者又获得了三个专业委员会会员的资格证。

24.jpg

记者在中华口腔医学会的官方网站看到,会员管理办法第三条中,对成为个人会员有明确的资质要求。然而,记者在没有提供任何有效资质证明,连名字都为虚构的情况下,仅仅通过缴费,就获得了和很多口腔医生一样的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资格。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的专业光环,对患者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这样的专业头衔,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人,仅仅完成缴费就能轻易获得,这样毫无资质门槛的管理,对那些在专业领域努力追求的医师们又何尝公平?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口腔医院关键的科室和岗位竟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医师坐诊,那么,这样的医院设置是不是符合规定呢?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位叫小狮子的网友发表一篇文章反映,今年十一假期刚刚结束,其丈夫前往一家口腔医院进行牙齿诊疗,医院给出了全麻拔牙的治疗方案。然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丈夫却再也没能走下牙台。


目前,患者家属已将相关情况上报给有关卫生主管部门,希望展开调查。

25.jpg

记者来到这家口腔医院,看到大厅里医生介绍展板醒目地挂在墙上,不仅有种植医生,儿牙专家,还有两位麻醉医生,记者了解到,这家医院主打的一项业务便是舒适化治疗,全麻拔牙是舒适化治疗的一种,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在该医院发布的一篇推文中称,2021年医院无痛麻醉注射使用率为100%。因此,该医院的麻醉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但是记者通过查询医生的职业信息了解到,该医院的两位麻醉师都是外聘医生,也就是说这家口腔医院的麻醉科并没有固定的主治医师。

26.jpg

记者看到,这家医院展示的主治医师大多数都是外聘的,记者致电卫健委医疗对外咨询服务电话了解到,口腔医疗机构在注册时,每三台椅位必须配备一位主治医师,每增加两台椅位,必须增加一位主治医师,这位主治医师必须是这家口腔医疗机构的固定医师。麻醉科作为一个诊疗科目,不能都为多点执业人员,必须有一个固定的执业医师。

27.jpg

有数据显示,仅2019年到2022年三年之间,我国的口腔治疗机构就增长了60%;截止到2024年1月,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在册的口腔医疗机构已达12.6万家。


遍布城市的口腔治疗机构,织就了国民口腔健康的“呵护之网”,但是口腔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虚假宣传、过度治疗等行为,也让患者失去了信任和安全感。医疗之本,在于精诚。若任由逐利之风盛行,而不严堵漏洞、强化监管,终将导致行业之舟偏离航向,患者之舟难觅安全。

【责任编辑: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