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用钝刀活砍谭嗣同引发一恶果,致谭嗣同尸骨百年后仍不得安宁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慈禧用钝刀活砍谭嗣同引发一恶果,致谭嗣同尸骨百年后仍不得安宁

来源:历史真相大探究  供稿 更新时间:2023-11-04 22:26:10 点击数:

2008年9月28日是维新派人士谭嗣同遇害110周年纪念日。

然而,没等到周年纪念活动到来,在这年的3月15日夜,英雄的墓穴被盗了。

谭嗣同墓属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县城南约8公里处荷花街道嗣同村石山下。

荷花街道嗣同村在晚清叫作“城南崇丰乡南流桥唐家铺”,后来改称“牛石乡小水村”,最后改成了现在的名字以纪念谭嗣同。

谭嗣同在北京就义,他生前所住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的老长班刘凤池,夜里冒险带人前往刑场收尸,将头颅与尸身缝合,殓棺暂厝僧寺。翌年,派人不远数千里扶榇南归故乡浏阳。


3.jpg


墓地初建时,共160平方米,冢顶由小圆扁卵石铺盖,三面立石柱,青石板圆围。前有拜台,两侧护围,墓地前方有石马、石虎各一对,立华表一对,镌刻联语,云: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1958年,为了兴修水利,华表及石围板被全部移走;1983年9月,墓地复原并修整,拜台下方增修护坡,并修85级水泥砖石台阶。

这次毛贼盗墓,就是从拜台下方增修的护坡开挖,挖出了一个70厘米宽、80厘米长,深90厘米的洞,沿洞而入。

住墓地最近的村民是彭卫兴、李大良两家。


彭卫兴、李大良两人称,16日凌晨零点左右,下雨,狗叫。因为雨声掩盖了挖地的声音,而最近墓地周围一直在修路,经常半夜狗都会被惊动吠叫,所以没有起床观看。


李大良说,16日白天,他最先发现墓被盗,盗洞就在拜台下有,盗墓贼揭开拜台下的石板进入墓室,挖出来的泥土堆在外骨、脑壳(头骨)和肋骨。还有六、七个瓷的或玻璃的“瓶底”似的东西抛在外面,因系残片,盗墓贼没要。当时,他立刻打了110。公安和文物局来了后,小心地把骨头放回棺内,石板也摆回去,然后填平盗洞,一直忙碌地半夜12点。那些刻有谭府之类字样“瓶底”则被文物局带走了。

嗣同村村民余申扬和李凡胜反映,谭嗣同墓被盗的前两天,早晨有一个和尚打扮、个子很高、年约40的男子在附近转悠,打听谭嗣同墓,还到墓前墓后察看,如果没猜错,此人就是盗墓贼,系合伙作案,晚上12点钟后下手。

浏阳市文体局局长寻司农解释:一直以来,关于谭嗣同的墓,有一个很“诱贼”的谣传,1898年谭嗣同就义后,因为是被钝刀砍头,脑袋烂了,找不到了。为了能让谭嗣同全尸入土为安,敬重他的人用金子铸了个头。

寻司农愤慨地说:“这可能就是盗墓贼盯上的原因。其实哪有什么金头之类的事,都是谣传。”

寻司农说的“钝刀砍头”并非空穴来风。


4.jpg


慈禧太后痛恨维新志士,本想动用大清最为残酷的凌迟大刑,因备受国际关注,故退而求其次,特意授命刽子手动用“大将军刀”将这些“乱党”处死。


所谓“大将军刀”,是指没开刃的练功刀,钝,形同铁板,刀落在脖子上,并非斩头,而是捶剁、锯,数刀下去,受刑者而脖子被砍出一道道肉酱犹未断,其中痛苦可想而知。

古话说“杀人不过头点地”。

的确,如果刀快,一刀下去,尸首分离,那倒也痛快,但慈禧让刽子手用钝刀行刑,可谓阴狠毒辣。

晚清武术名家胡致廷曾回忆,当时所用的无刃大将军刀落在谭嗣同脖子上,无异于锯头,比斩首痛苦千百倍。其它五君子身受数刀而死,而谭嗣同足足被砍了三十刀才断气!但是即使如此,谭嗣同仍然是神态自若,大义凛然,没有露出丝毫怯懦!

5.jpg

胡致廷说谭嗣同被砍三十刀也许有点夸张,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气概却是时人共见。

时为翰林院编修的谭延闿记:“(谭嗣同)临刑神采扬扬,刃颈不殊,就地上劙之三数,头始落,其不恐怖,真也!”

还有一个名叫刘一鸣的老狱卒,负责看守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等六人,他回忆:谭嗣同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

谭嗣同在狱中粉墙上用煤屑作的诗,后来被时任刑部主事的唐烜抄了下来,记在自己的日记中。诗云: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6.jpg


关于谭嗣同就义过程,唐恒在戊戌年八月十三日日记中也有详细记述:时步军统领崇公,已调京旗各营健卒,在署外巡缴,前门、顺治门一带,皆派兵防护不测。而刑部亦传齐五城司坊官,预备囚车、刽手青衣等差各到。满汉提调分班赴南、北所监视缚犯出。南所三人,为谭及二杨;北所则刘、林、康广仁也。北监犯先绑讫,候南监三犯出,至提牢厅,跪听宣读上谕毕,即饬青衣带赴法场矣。约下午四时,日将西下,“六君子”被押至菜市口刑场,观者万人,康广仁欲有所语,而左右顾盼无一人,谭嗣同神气不少变,呼监斩大臣刚毅曰“吾有一言”,刚不听。六人遂从容就义。

唐烜还作有《戊戌纪事八十韵》描述“六君子”被杀害的全过程,其中有句云:“林君最年少,含笑口微吷。谭子气未降,余怒冲冠发。二杨默无言,俯仰但蹙额。”

临难不惧,视死如归,从这一点上说,谭嗣同是真英雄也。


而最难得的是,谭嗣同本是官宦子弟,其父为湖广总督谭继洵,其以一富家公子的身份,矢志报国,救亡图存,实属世间罕见。


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疯狂搜捕维新志士。康有为,梁启超收到风声,迅速窜奔日本。

谭嗣同当然也可以远赴海外避难,但他却慨然陈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7.jpg


这样,谭嗣同在浏阳会馆安坐待捕,以死来殉变法事业,以死为唤醒沉睡之中的时人。


补一笔:谭嗣同年少之时便任侠意气,与江湖人士结交,在安坐待捕时,曾写遗书给王五、胡七等人,书云:“变法维新本未期其能成,弟之加入,目的本在以败为成,叫醒世人。真正以为能成功者,大概只有康先生一人而已。皇上是满人中大觉悟者,受我等汉人影响,不以富贵自足而思救国,以至今日命陷险地,弟义不苟生;兄等昆仑探穴,弟义不后死。特留书以为绝笔,愿来生重为兄弟,以续前缘。”


8.jpg

谭嗣同被押赴菜市口,王五曾欲劫法场,因读了这封遗书,放了。王五侠义心肠,为京师武林名侠,与谭嗣同兄弟相称,在谭嗣同就义后,他把谭嗣同心爱的“凤矩”宝剑与自己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并列存放。可惜,上世纪五十年代,两把名兵都被丢进了炼钢炉炼钢了。

9.jpg


谭嗣同身死时,遭受钝刀之痛自不待言,但心灵之痛尤甚。盖因围观的民受清廷政治舆论引导,认为谭嗣同等六君子是乱臣贼子,一个劲地向他们扔烂菜帮、臭鸡蛋,愤怒唾骂。

也就是说,谭嗣同在生命前最后一刻,并未能感受到任何唤醒沉睡民众的迹象。

但又有谁曾想到,百年之后,仍有愚昧无知之徒为索求谣传的“金头”,还在干盗墓抛骨的恶行。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求国富民安而殉变法事业的大英雄,九泉之下,能安否?



【责任编辑: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