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丨奋斗不止,青春不老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五四青年节丨奋斗不止,青春不老

来源:诗刊社 央视新闻  供稿 更新时间:2025-05-04 20:56:45 点击数:

图片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我们整理了一些名人

在20岁左右的时光片羽。

读完你就会发现,

和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相比,

他们的20岁并不总是意气风发,

虽然时有坎坷和失意,

但却少有颓丧和自弃。

他们用青年时代,

为自己的一生做了最好的铺垫。

海明威

海明威刚过完21岁生日,他母亲就提出最后通牒:要么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选择了搬出去,到芝加哥当了一年《合作福利》的编辑,这是一份宣传合作投资的机关报。那年冬天,他认识了他在文学界头一位重要的朋友舍伍德·安徒森。

图片

沈从文

沈从文21岁时从乡下前往北京,勇敢而天真地说自己“来读书”。但生活上新的起点带来了新的问题,第一件事即怎么样活下去。在北京的严寒下,他靠一件破夹衫对付了两个冬天,手足都冻得发了肿,有一顿无一顿更是常事。好在年青气概旺,也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受不住的委屈。”

图片

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20岁的时候,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导师之一:弗兰茨·卡夫卡。一天下午,他翻开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如痴如醉地读了一个通宵。这一年,他悟到了文学创作的路,立志要做小说大家,并“读遍到那时为止人类撰写的不朽的长篇小说和优秀的短篇小说及其他作品”。

图片

曾国藩

曾国藩21岁时考取了秀才,在此之前他已经连考多次。尽管天分不高,可他始终读书治学不辍,修身齐家不殆,并坚持写日记到临终前一天。用他自己的话说:“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图片

霍金

在牛津上学的最后一年,21岁的霍金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医生判断他只能活两年。“出院后不久,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突然意识到,如果我被赦免的话,我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他后来说。 

图片

钱钟书

钱钟书19岁那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一入学就发宏愿“横扫清华图书馆”。当时清华图书馆藏书很多,中文洋文都有,整日开放,但许多同学都摸不到门,钱钟书却是地道的行家。许多人说他是“清华狂人”,而他自己直言:“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图片

爱因斯坦

1900年,21岁的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毕业后也一直找不到工作。但即使如此落魄,他在给妹妹的信中还是写道:“唯一使我坚持下来的,唯一使我免于绝望的,就是我自始至终一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从没有荒废任何时间。”

图片

史铁生

21岁那年,史铁生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他走进医院时怎么也没料到的。他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但他始终记得医院的王主任对他说的那句“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

图片

余华

1980年,余华20岁,那时他刚刚开始喜欢文学,正在宁波第二医院口腔科进修。有位同屋的进修医生知道他喜欢文学,而且准备写作,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自己从前也是文学爱好者,也做过文学白日梦,劝余华不要胡思乱想去喜欢什么文学了,说:“我的昨天就是你的今天。”余华当时回答他:“我的明天不是你的今天。” 

图片


巴金说:
“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年而变老,
人老只是由于他放弃了理想。”
理想不灭,我们不老,
奋斗不止,青春不远。

祝福你,中国青年,
愿你对生活永不妥协,
愿你对梦想不失热望,
愿你对信念坚持不弃,
在人生最好的年华,
塑造奔腾不息的自己。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责任编辑:华人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