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光教授:【《黄帝内经》所深藏的奥秘•之二十七】紧急对证支原体及肺炎流行问题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金日光教授:【《黄帝内经》所深藏的奥秘•之二十七】紧急对证支原体及肺炎流行问题

来源:聚宇能研究院  供稿 更新时间:2024-02-02 22:20:26 点击数:

《黄帝内经》所深藏的奥秘·之二十


(二十七)紧急对证支原体及肺炎流行问题





问题的起因



今年,感染支原体肺炎的人,特别多,其中有很多小孩,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有些群友向我问,现在大流行的支原病源体基因是否也类似新冠病毒?



图片

支原体

640.jpg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为0.1~0.3微米。由于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故称为支原体。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大多不致病,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主要有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等。巨噬细胞、lgG及IgM对支原体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我说支原体既不是看不见的病毒,也不是细小的细菌,有点像爬行小虫子一样,但有明确的基因RNA。


北化大生命动力研究团队张双琨博士,专门查过有关支原体基因ATCG数据情况,其结果如下:

A(腺嘌呤)1280(+-)

T(胸腺嘧啶)1276(-+-)

G(鸟嘌呤)1179(++)

C(胞嘧啶)1158(--)




640.jpg


参考资料:https://www.ncbi.nlm.nih.gov/nuccore/NG_012088.1?from=5001&to=9893&report=genbank



可见AT/ATGC≈0.52,故不像人工造的冠毒,且远比新冠病毒阳性得多了,所以这种极微小的<病虫>入侵体内之后,附着于气管壁膜,就具有自发<上火>发烧的性能。


最近中医界推荐用一千多年以前,汉代中医大家张仲景提供的<麻杏石甘汤>的方子,可作为支原体肺炎的基础方(麻杏止咳糖浆):麻黄(12g)、石膏(24g)、杏仁(9g)、炙甘草(6g)。


640.jpg





四味药方均为降热包排性中药



不少群友紧急向我求问上述中药材的阴阳性味及作用机制。


1000多年前张仲景,根据本草里的提示,所用的中药材颇有特色!选了专门包排〈病虫〉的中药材,


K=阴精量/阳精量

r₁=阴精气(滋阴性)

r₂=阳精气(扶阳性)




640.jpg

麻黄

气味:味苦,性温,无毒。

归经:肺经、膀胱经。


K=4.528>4.23

r₁=1.695

r₂=0.509

---+的阴型中药

r₁>>r₂

包排参数Q=K(r₁+r₂)≈9

这是以阴排表热气的中药




640.png

石膏

气味:味辛,性微寒,无毒。

归经:肺经、胃经。


K=5.33>>4.23

r₁=0.37

r₂=0.449

r₂>r₁

-+-+这是以高阴精

Q=K(r₁+r₂)≈4

也蛮大的排内热型的中药




640.png

杏仁

气味:味甘、苦,性温、冷利,有小毒。

归经:肺经、大肠经。


K=4.397>4.23

r₁=0.302

r₂=0.417

r₂>r₁

-+-+这是具有滋阴又能扶阳

包排Q≈3的中药




640.jpg

炙甘草

气味: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心经、肺经、脾经、胃经。


K=3.78<4.23

r₁=0.822 

r₂=1.198

r₂>r₁

++-+这是高阳型高阳气中药

包排参数Q=K(r₁+r₂)≈8

能排痰止咳,清热排毒,又能以阴阳双精气,调和方子的阴阳性




从总体上看,这个方子是以阴精为主体,排内热和包排〈病虫〉为主功的方子。




那么为什么这些中药起这种作用呢?


这与人体内最大的排解系统大肠的经脉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从中知道,在所有十二正经中大肠的

K=4.859,

r₁=0.195,

r₂=0.246

Q=K(r₁+r₂)≈2,故大肠的Q值最大。


所以当年,钱老看到麻黄、石膏、杏仁、甘草等中药材的Q值说,这些中药都能协同大肠起排解毒邪的作用,他特别指麻黄为上天赋给人类排解毒邪的<特供药>,记录于963九宫九类特供药之中。


但是麻黄的r₁(阴精气)过大,也容易引起阳虚,所以其他三种药的r₂(阳精气)都大于r₁,以此关顾扶阳之需!


下面再说具体一点





从当代科学角度看四味药




a




从季节上看,支原体肺炎集中爆发冬季前后,这一时期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燥。故上述相当阳性的支原体,借燥胜干,干得太厉害就会起火,而肺的r₂/r₁在五脏里最大,故首先在肺里起火!


又因肺里面的津液少,肺就容易热起来,自然大发烧!大咳嗽!特别是冬至之后,寒邪又袭表,此时往往正气奋起反抗,正邪交战,所以再加发烧,从而造成表寒,里大热,寒气又可以把热包起来,很难把热透散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就得用下列中药了。



b




麻黄/石膏 作用


为散掉上述过大热,1000多年前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提出了用麻黄,先散掉封闭内热的表寒,而用高阴精石膏,清肺内热的方子。


张仲景好像知道石膏的r₂>r₁,寒气不大,小孩也能用。


这样,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里应外合,把表面寒气散了,再散体内的郁热,以达到不再发烧的目的了。



C




炙甘草/杏仁


炙甘草的包排参数Q=K(r₁+r₂)≈8,很大,以此既能止咳,又能排解病毒祛痰。


也就是及时散出去热,防止灼伤津液,炼化成痰。


此时杏仁又能宣通肺气,维持肺气r₂>r₁的局面,既能止咳,又能扶阳,同时通过炙甘草把痰排出去,就像<刮一阵风>,能把垃圾带走一样。


杏仁还有一个作用,能润肺,杏仁质润,补充津液,让整个肺系统滋润一点。




由上可见,张仲景的三阴一阳的方子,是个很好的解热解读的经方,只要辨证准确,可以适当加减的话,效果会是更好的!





今天先说到此。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4年2月2日

金老头像 不可删!.jpg


【责任编辑: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