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为何是中医大学科的最上等的医典?•七十一
(七十一)有些群友说金超杰大夫有关五脏左升右降的说法理解了,但表里经的升降很难理解!五问为什么?
一是,<一国首相肺>怎么能<肺右降>?
二是,堂堂的<一国君子心>怎么能<心右降>?
三是,<胆决定十一脏>怎么能<胆右降>?
四是,<北/寒水/肾>怎么能<肾左升>?
五是,胃有45个穴位的阳器为何<胃右降>?
最近有些群友说,看了本公众号(七十)里金老师的解释,比较好理解金超杰大夫有关人体的<左升右降>图的意思,但是没有进一步解读其中的<心右降小肠左升>,<肺右降大肠左升>,<肾左升膀胱右降>,<肝左升胆右降>的说法,所以不能理解为什么?
我说,这是《黄帝内经》里最原始的说法,只是帝/师没有细说而已。
当年钱老也提出这样的问题,北化大用脏腑的K,r₁,r₂作了定量解读,得到钱老在内的各位理工男/女的赞同。
但是,钱老很想从实测的角度,如何能悟、能解读这些经文呢?
我想起来当年钱老说过,张维波教授的原穴二氧化碳CO₂的气量(相关内容:金日光教授:钱老特别关注<一个原穴发出的CO₂量>所包含的奇迹般的内秘【定量解读《黄帝内经》之感悟•之九】)
及后来2003年李光华教授的五腧穴电位mV(相关内容:金日光教授:定量解读《黄帝内经》的感悟之一(李光华五腧穴自主电位))
都不能完全解读《内经》里的上述表里的说法,
所以2009年钱老离世时,遗憾的是他没有见到2013年罗广英教授的24小时流注过程中口温扫描面积的温热效应的检测结果(相关内容:金日光教授:人体24小时流注口温变化的内秘!【定量解读《黄帝内经》之感悟•之八】),
100%地解读了《内经》的上述各器官之“左升右降”经文的内秘。
为了说透这些问题,我想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了解一下当代中医界解读《内经》里有关“左升右降”方面的认识情况。
第二步,了解一下罗广英教授的最英明的实测解读。
当年从《中医学基础理论》教材得知下列情况:
根据《内经》的描述,“左升右降”是阴阳平衡的重要体现。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阳主动,阴主静”。
左升右降描述了阴阳在人体内的动态平衡过程:阳气从左向右升发,阴气从右向左下降,如此循环往复,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具体到脏腑功能,肝主升发,位于人体左侧,属木,具有条达舒畅之特性;肺主肃降,位于人体右侧,属金,具有清肃下降的特质。
肝气的升发能够促进人体气血运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而肺气的肃降可将人体浊气排出体外,确保呼吸道通畅。
这种左升右降的机制,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
在人体整体气机中,左升右降也体现在上下气机的调节上。
例如,心火下济于肾,使肾水不寒,以降为主;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主升;肾为水脏,主藏精,主升,上济于心,使心阳不亢。这种上下气机的调节,也是左升右降原理的应用。
在中医治疗中,左升右降的原理也广泛应用于针灸等治疗方法中。
通过调节肝肺等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总之,“左升右降”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内气升降运动的基本规律,它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的治疗原则,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理论中,第一问,<一国首相肺>怎么能<肺右降>?
中医学理论不针对这个问题,说肺与大肠之间存在着相表里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影响。根据中医的解释,肺属于阴,位于身体的内部,属于“脏”;而大肠属于阳,位于身体的外部,属于“腑”。
大肠左升、肺右降的解释
a. 大肠左升
指的是大肠在人体内的功能是传导糟粕,即帮助体内排除不需要的物质。在中医理论中,这种左升的特性与肺的肃降功能相辅相成。
b. 肺右降
指的是肺气的下降,有助于推动和调节大肠的传导功能。肺气的肃降可以使体内的气机得以畅通,从而保持大肠的正常传导功能。
生理意义:
肺与大肠的这种相表里关系,使得它们在维持人体气机平衡和物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肺气的肃降可以协助大肠排除糟粕,而大肠的正常传导又能保证肺气的肃降得以顺利进行。
肺热可以通过大肠传导功能的不足表现出来,如便秘;反之,大肠的湿热也可以影响肺的功能,导致咳嗽、胸闷等症状。
治疗应用:
在中医治疗中,根据肺与大肠的相表里关系,治疗时会考虑到两者的相互作用。例如,对于肺部疾病,可以通过调理大肠(如使用润肠通便的药物)来帮助肺气的肃降;同样,对于大肠疾病,也可以通过调理肺气(如使用宣肺理气的药物)来促进大肠的传导功能。
总结来说,肺与大肠的相表里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病理机制,它体现了中医理论中脏腑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观念。
在中医理论中,第二问,心作为<一国君主>,怎么能<心为右降>呢?
中医界就说,小肠和心之间存在着表里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气的升降运动中,小肠的气机应该是左升的,而心的气机则是右降的。
这种升降运动是维持身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协调的重要因素。
a. 小肠的左升功能
小肠主要负责消化吸收,它接受由胃送来的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其中的精华部分,然后将糟粕部分下传至大肠。这个过程需要小肠的气机左升,即推动糟粕向下流动,同时吸收精华部分上输至心肺。
b. 心的右降功能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全身运行,同时也参与精神意识的调控。心的气机右降,意味着将上输至心的精华部分温和地向下输送,以滋养全身。
病理作用:
在病理上,如果小肠的气机左升不足,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而心的气机右降不畅,则可能导致心烦、失眠等心火旺盛的症状。因此,中医治疗中常通过调节小肠和心的气机,来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协调。
在中医学中,第三问,<胆决定十一脏>,怎么能变为<胆右降>?
中医界说,肝与胆的表里关系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机制,其中肝的疏泄功能向左上升发,而胆的排泄胆汁功能则向右下降疏泄。这一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并在多部经典医籍中有所阐述。
肝的生理功能与左升
a. 主疏泄
肝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疏泄,即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保证气机的疏通和条达。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全身气机的调和,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
b. 主藏血
肝还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以适应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要。
胆的生理功能与右降
排泄胆汁:
胆的主要功能是排泄胆汁,帮助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胆汁由肝的精气化生而成,通过胆管系统排泄到小肠中。
通降调节:
胆的排泄胆汁作用与肺的肃降功能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体内气机的通畅和平衡。
肝与胆的相互关系:
肝的左升作用有助于促进全身气机的上升和条达,而胆的右降作用则确保了体内浊气的排出和气机的下降。这种左升右降的机制是中医理论中维持体内动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肝胆病理作用:
在病理上,肝与胆的功能失调也可能导致相应的症状。例如,肝气郁结可能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出现口苦、胁痛等症状;而胆气不降则可能导致肝气逆乱,出现情绪不稳、易怒等表现。
总之,肝与胆在中医理论中的表里关系体现了一种动态平衡的哲学思想,通过肝的左升和胆的右降相互作用,维持着人体的健康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第四问,膀胱的穴位最多,常说太阳经,怎么能<膀胱右降>?
中医界说,右肾和膀胱的升降关系体现了阴阳五行理论中的“左升右降”原则。具体来说,肾属于阴,具有主升的特性,而膀胱属于阳,具有主降的特性。这种左升右降的机制是维持体内气机平衡和物质代谢的重要过程。
a. 肾的升发作用
肾水中的阳气(坎阳)是推动肾水上升的动力。当肾阳旺盛时,肾水中的阳气发动,使得肾水上升,同时配合心火的温煦,使水液得以气化,从而滋润全身。肾阳的温煦作用还帮助脾阳的升发,维持脾的运化功能,确保水谷精微的正常输布。
b. 膀胱的降泄作用
膀胱的排泄功能依赖于肾气的蒸腾气化。肾气充足时,膀胱能够顺利排泄尿液,同时,肾气的下降也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浊气和废物。
病理作用:
在病理上,肾气不足可能导致膀胱气化无权,出现小便不利或遗尿等症状;而肾气过亢则可能导致水液过度排泄,出现尿频、遗尿等症状。
这种左升右降的机制不仅体现在泌尿系统的功能上,还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其他生理活动中,如气的升降、血液的运行等。通过调节肾和膀胱的功能,中医治疗可以达到调和气机、平衡阴阳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第五问,胃为阳器,有45个穴位,怎么能<胃右降>?
中医界说,脾胃的升降关系是维持人体气机平衡的重要机制。根据这一理论,脾具有左升的特性,而胃则具有右降的特性。
具体来说:
a. 脾的左升作用
脾主升清,即脾负责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输至心肺和头目,以营养全身。这种上升作用有助于维持头部的清阳之气,保持思维敏捷和精神状态良好。脾的左升还有助于维持中焦气机的通畅,防止气机郁结。
b. 胃的右降作用
胃主降浊,即胃负责将食物残渣下传至小肠和大肠,实现糟粕的排出。这种下降作用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糟粕和废物,保持体内的清洁和通畅。胃的右降也有助于维持下焦的阴阳平衡,防止过度的阴或阳盛。
脾胃的病理作用:
脾胃的升降功能相互依赖,共同维持人体的气机平衡。如果脾的升清功能减弱,可能导致清阳不升,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如果胃的降浊功能减弱,可能导致浊阴不降,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因此,中医治疗中常通过调理脾胃,恢复其升降功能,以治疗相关疾病。
总之,脾胃的左升右降是人体气机平衡的关键,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养,可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从而维护身体健康。
在中医理论中,三焦和心包在表里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具体表现为三焦主水主火,心包主火。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
a. 三焦的作用
三焦主要功能是通行元气,运行水液。它既是水液运行的通道,也涉及到火的作用。在中医中,三焦的“升”主要体现在推动水液在体内的运行和代谢,而“降”则与气的下行和水的排泄相关。
b. 心包的作用
心包是心脏的外膜,主要功能是保护心脏。在中医理论中,心包与心火相关,具有温心阳的作用。心包的“降”主要体现在将心火引导下行,以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三焦在中医理论中更倾向于被视为一种气的运行状态,其中“左升”和“右降”的概念并不直接适用于三焦,而是更多地与气的内外运行相关。
心包则与心的火相关,其“左升”可能指的是心火的上升,而“右降”则指心火的下降,以温煦心脏和全身。
因此,如果要在三焦和心包之间寻找左升右降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心包的右降有助于三焦的左升,即心包将心火引导下行,以支持三焦的水液和元气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当代中医界对《内经》里“左升右降”经言的解读。
当年钱老同我们政协理工男/女说,中医界这样的解读还是很勉强的,没什么说服力。
他说北化大研究中心用生命动力阴阳源的统计参数及963九宫来定量地解读《内经》表里“左升右降”,起了很好的知其以然的作用,很值得中医界加以认识。
尤其2013年罗广英教授的口温扫描曲线的面积,彻底地验证了《内经》表里升降的论断!
今天先说说第一步。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4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