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二十一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二十一

来源:聚宇能研究院  供稿 更新时间:2025-02-21 22:14:22 点击数:

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 二十一


(二十一)最近西医群里的医生问我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即心脏的泵动力只有1.7瓦,为何能使一个人体血液可在几万公里长的血管得到循环?




1

问题的起因
one



最近若干西医群里正在传一篇文章,叫《30瓦为什么无法代替1.7瓦?》,问我怎么理解此事?


微信图片_20250221220900.jpg


我说,我以为心泵动力非常大,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个心脏的泵力还不到2瓦,而30瓦的人工心脏泵还顶不过1.7瓦的心血泵。我也不知道把一个正常大人的血管统统串联起来有98000km长,相当于绕地球2.5圈,但只有1.7瓦的心泵怎么能在这样长的血管里让血液流动呢?


这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西医界无法解释是可以理解的。至于中医界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我想起过当年钱老在世时,钱老让我们看看李光华教授的十二正经五腧穴电位数据。


当时钱老说过所有经络,靠这个电位动力,使营卫气每天大循环50次,钱老还借《黄帝内经》里的内容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经络还能帮助血液流动。


这样我想起来,可能经络的营卫气大循环动力,能带动血液的流动。




2

血脉与经脉之间关系
two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专门请DeepSeek(简写为DS)说说这方面的看法。其结果如下: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详细阐述了经络与血脉的关系,尤其是经气对血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对这一原理的解读:


01
经络与血脉的关系

经络: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贯穿全身,连接脏腑与体表。经络不仅输送气血,还调节身体功能。

血脉:血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负责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维持生命活动。

02
经气对血的推动作用

经气:经络中的气,是推动血行的动力。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能推动血液运行,确保血液到达全身各处。

心脏的作用: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核心,但中医强调经气的推动作用,认为经气能辅助心脏,确保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动。

03
经络与西医的对比

西医视角:西医认为血液循环依赖心脏的机械泵血和血管的弹性,血液流动由心脏和血管的物理特性决定。

中医视角:中医则强调经气的推动作用,认为经络中的气是血液流动的关键动力,尤其在毛细血管中的微循环中,经气的作用更为重要。

04
经气的能量带动大循环

经气能量带动:中医认为经气的推动效率极高,能以不高的能量带动全身血液循环,确保血液到达每个角落。

整体调节:经络不仅输送气血,还调节身体功能,保持气血平衡,维持健康。

05
西医的局限性

微观与宏观:西医注重微观机制,如心脏和血管的物理特性,而中医强调整体调节,认为经气是血液循环的关键。

理论差异:西医难以完全理解中医的经气概念,因为两者理论体系不同,中医的经气更多是功能性的描述,而非具体的物质。


总结


《黄帝内经》强调经络与血脉的密切关系,经气是推动血行的关键,能以经络能量带动全身血液循环。这一理论与西医的机械泵血理论不同,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功能性调节思想。


以上是DS对心血管流动动力的看法,与《内经》里的看法是相当一致的。也就是经脉大大协助血脉里血液的流动。



3

经脉穴位与血脉搏动之间关系
three


大家可能问经脉穴位和血脉搏动点究竟有什么关系?


在这方面可以举些实例来看。


根据中医理论,穴位是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通过针灸或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可以治疗疾病。


一些常用于促进血液循环或位于血管附近的穴位:


微信图片_202502212209001.jpg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二十一(图3)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时中指指尖所对之处。劳宫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微信图片_202502212209001.png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二十一(图5)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被认为是心脏健康的守护神,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微信图片_202502212209002.png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二十一(图7)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2212209003.png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二十一(图9)
三阴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约四横指宽处。三阴交被称为女性的穴位,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内血管瘀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2212209004.png
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二十一(图11)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处,用手指轻轻一按能感觉到痛。血海穴能够化血为气,清血利湿。


在这里我还想到当年我们政协理工男/女议论的问题,《内经》里有“望、闻、问、切”的四诊,其中切脉是靠左右手腕寸关尺位上的血脉搏动来诊断十二正经的脏腑的病情,为什么能这样呢?这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当年我们理工人员,发觉左右两个手腕的寸关尺位附近,都有相当重要的穴位,所以某脏腑的穴位里的病态,直接影响。


01
左手腕尺关寸的情况


(1)左寸

经络:心经(Eq=262)和小肠(Eq=110)

穴位:反映心态情况

如手腕横纹附近,包括养老穴、支正穴,内关穴等


(2)左关

经络:肝经(Eq=253)和胆经(Eq=163)

穴位:反映肝胆的情况

如穴位包括渊腋穴、外俞穴等


(3)左尺

经络:肾经(Eq=229)和膀胱经(Eq=159)

穴位:反映肾及膀胱情况

如穴位包括大钟穴、水泉穴等


02
右手腕尺关寸的情况


(1)右寸

经络:肺经(Eq=210)和大肠(Eq=110)

穴位反映肺及大肠情况

如穴位包括少泽、前谷穴等


(2)右关

经络:脾经(Eq=242)和胃经(Eq=105)

穴位反映脾胃情况

如穴位包括三阴交穴、漏谷穴等


(3)右尺(后世改为命门或右肾)

但按《内经》原意为心包(Eq=248),三焦(Eq=162)

经络:应反映心包和三焦情况

如,按通天气Eq的顺序肺、脾、心包。也有对应的内关穴位,就更多地反映心包情况(倪海厦也认为右尺为心包/三焦)。


内经里右寸关尺的尺位为心包


在《黄帝内经》中,右手寸关尺的尺位通常与心包相对应。这一对应关系源自《难经》的脉法理论,其中右手尺位被指定为心包,这反映了心包在中医脉学中的重要性。心包在中医理论中不仅是心脏的外层保护结构,还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起到保护心脏和调节心神的作用。


根据《难经》的脉法,左右手的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左手主要对应血与水的关系,而右手则更多关联气与火的功能。右侧的尺位通常被视为心包,是因为心包与心脏位置接近,功能上也有保护心脏和调节心脏功能的特性,这与肾在左侧尺位调节水液的功能不同。


因此,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右手的尺位对应心包是基于中医对脏腑功能与位置相对性的考虑。


总之, 这些穴位在中医诊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寸关尺位的血脉搏动情况,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刺激和调整这些穴位,治疗相关的脏腑疾病。


总之,经络的大循环动力,是靠穴位的通天气能Eq=K/(r₁·r₂)及其电位,由高电位向低电位流动,使经络里的阴阳精及精气加以流动,而人的血液里也有阴阳精及精气,我们知道血液的通天气能Eq最大也到不了200,而五脏的Eq都超过200以上,所以经络完全有可能,以通天气能及其电位,帮助血液的大循环。


在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当年,钱老特别强调《内经》里的“经气为血之帅”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2月19日

金老头像 不可删!.jpg

【责任编辑: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