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光语录


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八十一|中
d电子活动空间有哪些形态?和对称的正八面体之间是什么关系?

问题的起因

上一篇文章(阅读文章:金日光教授:(八十一|上)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我们谈到,电子在原子核外拥有固定的“活动范围”,但总是东奔西跑的。
那么,这些复杂的形态是如何产生的呢?钱老看完冯院长画的活动地图后表示,冯院长的活动范围可以用“8”字描述。

一、“8”字的活动范围
钱老解释道,可以把冯院长的活动简化成一个模型,假设她的家是“负空间”,海军总医院是“正空间”,她每天在这两个地点之间往返。

图片来源:金日光教授手绘
如果我们将她的位置随时间绘制成一张图,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空间位置,那么这条轨迹就会呈现出规律的起伏:
(负)→(正)→(负)→(正)
→(负)→(正)→(负)
这个波动曲线如何变成一个“8”字呢?曲线的“波峰”和“波谷”代表了冯院长最常出现的两个地点。
如果我们将这两个高概率区域(活动中心)在地图上标出,两个核心活动圈连接起来,自然就像一个平放的“8”字。
当然,活动轨迹不仅可以是“8”字,也可以有其他形态。
如果冯院长一直待在家里,那她的活动范围就是一个圈(O)。
冯院长每一天除了往返家(负)和单位(正)一次,还要从家(负)去政协(正)开会,这一天的活动轨迹在图上的波动曲线就呈现出更密集的形态,频率增加了一倍。
如果冯院长同一天还要从家(负)前往人民大会堂(正)参加会议,那么波动频率就变成了三倍,说明冯院长能量充沛,把一天当成了三天用。

图片来源:金日光教授手绘
用量子化学思维来理解,冯院长的量子数从0至1又增加至3,好比一个电子的量子数增加了,能量跃迁到了更高的级别。
把这些内容体现到图上:
一次往返(一个正负波动周期),构成了双叶的“8字形”活动范围图。
两次往返(两个波动周期),构成了“四叶草形”活动范围图。
三次往返(三个波动周期),构成了六叶型活动范围图。




通过这个类比,冯院长、林主任也理解了,电子的能量越高,活动范围就越复杂、越广阔,而且s、p、d、f电子活动空间形态也不同。

二、万变不离其宗的数学本质
为了让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当时也向大家展示了我从薛定谔方程解出的、描述电子活动范围的函数公式,大约有数十页。但核心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形态多复杂,它都离不开正弦sin和余弦cos的波动表示式。

公式 ψ中包含r(n) 、bcos(lθ)、csin(lθ)、dcos(mφ)、esin(mφ),我向大家解释一下这些内容:
径向部分:R(r, n)
角度部分(θ 相关):P(cos(lθ), sin(lθ))
角度部分(φ 相关):F(cos(mφ), sin(mφ))
其中,公式中的各个符号代表了电子在原子坐标中的精确地址:
r:是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距离。
n:是主量子数,决定电子所在的能层。
l:是角量子数,与 θ 角相关,决定轨道的形状 (s, p, d, f)。
m:是磁量子数,与 φ 角相关,决定轨道在空间中的朝向。
θ (theta):是电子位置矢量 r 与 Z 轴的夹角。
φ (phi):是电子位置矢量 r 在 XY 平面上的投影与 X 轴的夹角。
当我们将轨道在XYZ三维空间中的六个主要活动端点连接起来时,一个完美对称的正八面体就浮现了——它就像上下两个底座相连的“金字塔”。

图片来源:完全依照金日光教授手绘图生成

三、d电子的双刃剑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d电子活动范围的由来。
除了东西南北和上下六个方向外,八个面上也都是d电子活动区。
当一个阳离子拥有如此复杂的d电子活动区时,既有好处也会产生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好的一面是:d轨道的多方位分布,可以成为一个“能量天线”,向宇宙空间聚焦能量,向人体提供“通天气之能”,是生命活力的重要来源。
不好的一面是:d电子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比如寒、热、湿、燥等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会使d电子的磁矩(可以想象成微小的磁针)相互吸引,在体内形成大大小小的“磁畴”。
这些“磁畴”会阻碍气血和经脉的顺畅运行,造成“瘀堵”,最终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每年“五运六气”所揭示的天气变化规律,并遵循《黄帝内经》的教导,顺应自然以养生。
为了解决d电子带来的这个健康隐患,钱老当时特别指示北京化工大学的研究中心,针对性展开了研究。
具体说来话长,下一篇我再为大家深入讲讲我们当时的研究成果,以及“五运六气”的现代化解读。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