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14周年特稿——
百年沉疴: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观台湾2025年国民党党主席改选
朱东海
深陷权力争夺的中国国民党,与其说是一个政治组织,不如说是一台不断重映历史积弊的陈旧放映机。
一周后——10月18日,该党将迎来新一轮党主席选举。前台北市长郝龙斌与前“立委”郑丽文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双方在军系票源上各显神通。原本被视作“众望所归”的台中市长卢秀燕,却以“欲擒故纵”之权术宣称不参选,由此引发“六猴争桃”之局。
然而,表面热烈的选战背后,是一个有效党员数仅剩33万1410人的政党,创下2001年党主席直选以来历史新低。
在这场封闭式选举中,军系、地方派系、正副议长系统与自主党员成为决定选局的关键力量,党内权力游戏与台湾社会现实的脱节日益凸显。
一、内斗内行:权谋文化根深蒂固
中国国民党党主席选举从来不仅是理念之争,更是赤裸裸的权力争夺。本次选举六强相争,郝龙斌与郑丽文形成主要竞争态势。
郝龙斌凭借其父郝柏村的渊源,获众多退役将官支持,由陆军退役上将黄幸强号召约40位退役将军站台,展示军系实力;郑丽文则采取“由下而上”策略,聚焦专修班与各军系社团的基层票源,将选举包装为世代交替运动。
此类派系平衡与权力争夺,在国民党历史上源远流长。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该党即陷入左翼汪精卫、保守派胡汉民和军权派蒋介石之间的权力斗争。而即使在1924年改组后,孙中山的个人意愿仍主导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法定职权被虚置。
这种权力集中与人治传统,为国民党的内斗文化埋下伏笔。回望1945年召开的国民党六大,会议期间各派系争权夺利,将党内分裂推向新高潮。这个内斗传统,历经百年仍深植于该党基因之中。
二、腐败本质:历史积重难返
腐败是国民党始终无法摆脱的梦魇。全国抗战时期,国民党虽坚持抗战,统治力却不升反降,贪腐问题的影响尤为严重。军队经商与吃空额成为普遍现象。1942年9月,蒋介石在西安军事会议上承认:“现在我们军队当中竟有借合作社名义经营商业,反作为营私舞弊的渊薮”。
抗战末期,蒋介石曾无奈表示:“我们最初开战的时候,乃可以一个师抵抗敌军一个师团,而到了后来,甚至六个以上的师亦不能抵挡敌之一个师团了!”
究其原因,部队缺额超过编制预定数的五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军官虚报冒领、吃空额成风。至1948年10月7日,军令部部长徐永昌直指军队无斗志的根源:“在上者经商,其次吃空额,其下离心离德,如此军队尚何言哉!”
蒋介石面对腐败问题,曾尝试重刑治腐,甚至不惜处决多人。但腐败已成系统性痼疾,调查往往查到一定层面便难以深入,整治运动屡屡“雷声大、雨点小”。
三、外斗外行:从民心尽失到自毁长城
国民党的系统性失能贯穿其兴衰历程。抗战期间,其部队“抓丁抢粮”、“视百姓如草芥”,彻底背离民众,最终民心尽失。
这一顽疾在其退守台湾后仍延续未改。面对民进党的崛起,国民党不仅未能巩固执政优势,反而沉溺于毫无底线的内斗,将原有政治资本消耗一空。
更令人愕然的是,这个百年老党在接连失去执政权后,依然拒绝深刻反省,既不图振作,亦无意革新,在持续内耗中不断沉沦,终将长期执政权拱手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历史延续的顽疾,注定其无法担当民族统一大任!
四、两岸路线:模糊不清的困境
此次党主席选举中,两岸路线成为辩论焦点。所有参选人均提及“九二共识”,但对两岸路线的阐述却模糊保守:
郝龙斌抛出“中美等距友好”、郑丽文主张两岸“强强联手”、罗智强提出找回两岸政策自信、张亚中则呼吁两岸先“和”再“合”……
郑丽文虽以“新气象”出现,并能言善辩而略占优势,但这位被民进党开除出来的“被动反台独”者,胸中并无治病良方,政治经验也远逊于郝龙斌。
国民党内对“九二共识”的认知与支持,虽是各参选人的“最大公约数”,但除张亚中外,皆未提出启动对话、维护和平的具体策略。更关键的是,面对绿营“抗中保台”攻势,国民党至今未找到有效应对之道!
这种模糊与保守,折射出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战略迷失。一个号称堂堂“中国国民党”的政党,却在如何对待“中国”这一根本问题上含糊其辞,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讽刺!
五、历史抉择:不改革即出局
国民党今后面临的,已非选举胜负问题,而是生存或死亡的终极抉择。
从1912年由同盟会等团体合并成立,到1925年陷入分裂,再到1949年败退台湾,这个百年政党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内斗、腐败与无能交织的编年史。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县组织法》后,县级政府及基层组织中普遍存在病民、厉民之弊,吏治混浊不堪,“土劣横行,勒索不已,贪污泛滥”成为常态。此类乱象并非偶发个案,而是深植于制度结构中的系统性腐败,亦构成国民党政权始终无法根治的痼疾。
蒋介石的个人独裁进一步加剧了统治力衰退。在其独裁统治下,国民党既不能有效约束内部腐败,也无法凝聚党心民心。
历史证明,任何政治组织一旦丧失自我革新能力,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国民党如今正面临这样的生死考验。如果再不进行涅槃重生、壮士断腕的根本性改革,必将被扫进历史垃圾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结 语
历史从不等待犹豫不决者,更不会眷顾固步自封者。本次国民党主席选举,无论是郝龙斌标榜的“无私稳健”,还是郑丽文宣扬的“改革突围”,都是换汤无换药的“假把式”,均未跳出党内权力争夺的旧有窠臼,皆难改变这个“百年沉疴”的历史命运。
这里尤需指出的是:国民党在立法院的嚣张跋扈已至极点——这哪像“东山再起”的准备,分明就是“末路狂奔”!——今年绿营的“大罢免”失败正悄然在台湾社会积蓄暴发力,明年2026“九合一”选举必让国民党的沾沾自喜转为垂头丧气(当然如果那时还未被大陆统一的话)!
而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注定落在誓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反对腐败、密切联系群众、勇于自我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肩上——据我的反复研究,这个大事变就将发生在2026-2027年间。
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025年10月10日晨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