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光教授:(六十五)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金日光教授:(六十五)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来源:聚宇能研究院  供稿 更新时间:2025-07-11 21:51:37 点击数:

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六十五


为什么说五腧穴的阴阳属性,是针灸师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在针刺过程中如扎错了五腧穴的阴阳穴位会发生什么后果?


问题的起因

金日光教授:(六十五)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图1)


最近,群里针灸师群友们,就公众号文章中对五腧穴阴阳穴位之间相克关系进行了讨论,说起在校学习时虽听老师讲过,但对这背后的深层原理,尤其是误用后会产生什么后果,始终是一知半解。


在看了公众号前几期的内容后,大家对《黄帝内经》里有关经文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但更关心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扎错了究竟会发生什么”,因此叫我进一步分析。


金日光教授:(六十五)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图2)


鉴于我本人缺少针刺实践,今天仅从理论层面,为大家做一次解读。


一、核心原理:阴阳经五腧穴的根本差异


在深入探讨后果之前,我们先重温一个基础却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黄帝内经》中,五腧穴(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与五行属性密切相关,阴经和阳经的五行配属不同,其生克关系容易被忽视


阴经的五行顺序为: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对应关系:井(阴木/肝)→荥(阴火/心)→输(阴土/脾)→经(阴金/肺)→合(阴水/肾)


金日光教授:(六十五)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图3)


阳经的五行顺序为:

金 → 水 → 木 → 火 → 土


对应关系:井(阳金/大肠)→荥(阳水/膀胱)→输(阳木/胆)→经(阳火/小肠)→合(阳土/胃)


金日光教授:(六十五)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图4)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井(木/金),荥(土/木),输(士/木),经(金/火),合(水/土)每一个对应位置上,五行属性完全是阴阳相克关系。若在治疗中忽视了这一根本差异,便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二、 误用后果:从疗效不佳到病情加重


如果针刺时混淆了五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根据错误的程度和患者的体质,可能导致以下三种层级的后果


金日光教授:(六十五)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图5)

1

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这是最轻微的后果。针灸的精髓在于通过穴位调动经络气血,如果选穴时忽视了五行相克关系(如阴经木穴,克阳经土穴),那么本想激发预期的补泻作用,很可能导致调理脏腑气血的效果大打折扣


2

误补误泻,直接加重病情


在使用“补母泻子”等法则时,一旦选错阴阳经的对应穴位,反而会出现问题


案例

治疗

误用穴位

肝经(属木)虚证应补其母穴(水穴—合穴)

误用相克的阳经土穴(如胃经合穴“足三里”)

土会克水,水无法生木,进一步抑制了肝木之气。


心火亢盛,本应泻心火(荥火穴劳宫),或通过相克关系清心火。




误用阳经水穴(如膀胱经荥水穴“通谷”)

水克火可能导致心火被过度抑制,反而造成心阳不足。


_

脾经(阴经)输土穴太白若与阳经木穴(如胆经输穴足临泣)误配

木克土可能加重脾虚湿困。



_

肺经(阴经)经金穴经渠与阳经火穴(如小肠经经穴阳谷)相配

火克金可能耗伤肺阴。



3

引发患者强烈反应


误用穴位不仅使原有症状恶化,甚至可能因打破脏腑间的平衡而引发新的、更复杂的病症。


案例

治疗

误用穴位

应补益肾水(如取肾经合水穴“阴谷”)

误用了克水的阳经土穴(如胃经“足三里”),土克水

导致肾水愈发亏虚,腰膝酸软、夜尿增多的症状会因此加重。


应泻肝火




误用阳经金穴(如大肠经井穴“商阳”),金克木

过度压抑了肝的疏泄功能,导致患者情绪抑郁或胁痛。


_

心火过亢者长期误用阳经水穴

有可能转为心肾不交(失眠、心悸)。



_

脾胃虚弱者误用肝经木穴(如大敦),木克土

可能加重腹胀、便溏。



三、如何规避风险?回归经典与实践


由此可见,五腧穴的临床应用,必须时刻将阴阳五行生克关系牢记于心。为避免上述风险,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1. 牢记相生相克规律


《难经·六十四难》明确指出,五腧穴的阴阳五行配属,要强调“阴井木,阳井金”的相生相克规律


2. 理解运行顺序


《灵枢·本输》指出,五腧穴是“五脏六腑之气所出、所溜、所注、所行、所入”,要知其顺序不可逆。

金日光教授:(六十五)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图6)


3. 严格遵循五行配属


选穴前,必须明确病症的虚实、所属脏腑经络


在此基础上,结合经脉五行属性(如肝属木、心属火)与五腧穴五行(阴经/阳经)的生克关系,谨慎制定治疗方案。


4. 掌握配穴基本禁忌


在实践中要了解禁忌,例如,阴经木穴(井穴)慎与阳经土穴(合穴)同用,避免相克


5. 动态评估与及时调整


针刺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需要重新评估穴位的五行配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再行针刺。


金日光教授:(六十五)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图7)


结语


总而言之,五腧穴的运用,是针灸学中极其精妙的一环。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必须将经脉的阴阳属性与五行生克理论融会贯通


否则,轻则无效,重则扰乱气血,加重病情。临床实践中,唯有回归经典、勤于思考、辩证思维、谨慎选穴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7月6日

金老头像 不可删!.jpg



【责任编辑:华人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