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海先生短篇科幻小说——《江东新梦》续篇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朱东海先生短篇科幻小说——《江东新梦》续篇

来源:网络  供稿 更新时间:2025-09-17 11:17:43 点击数:


朱东海先生短篇科幻小说—— 

  


太阳系墙之碑界

——《江东新梦》续篇


朱东海



金日光总编、吕鲜鲜助理按:

本期为您呈现的《太阳系墙之碑界》,是海内外华人读者朋友纷纷期待的朱东海先生继《江东新梦》后的一部磅礴续篇,它突破了传统科幻的叙事范式,将一则星际远征的悲剧升华为关于文明尊严、存在意义与生命传承的宏大史诗。其冷峻而壮美的笔触,构想了一个被无形法则禁锢的宇宙图景:人类文明在臻于极盛的黄金时代,却因对深空的探索而触发了自我毁灭的倒计时。这不仅是情节的核心驱动力,更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隐喻,迫使我们审视发展、自由与边界之间永恒的矛盾。

作者并未沉溺于末日浩劫的绝望,而是将笔墨聚焦于人类在终极命运前的抉择与姿态。项恒的决绝、李慕白的转变、以及无数普通人的坦然,共同勾勒出文明最后的辉煌图景——不是苟延残喘,而是以整个种族的存亡为代价,为未知的后继者留下用鲜血与火焰淬炼的星图。那首穿越时空的《地火》之歌,正是人类精神不屈不挠、向往光明的最强音。

本文在结构上打破章节桎梏,以流畅的叙事洪流模拟了无可挽回的终局进程,带给读者沉浸式的体验。从星舰的残骸到文明的碑界,故事的尽头并非虚无,而是在悲壮中埋下了跨越轮回的希望火种。

朱东海先生这篇短篇科幻小说,不仅是一次想象力边界的远征,更是一场直击灵魂的叩问。当您合上页面的那一刻,或许也会仰望星空,思索何为存在?何为尊严?以及我们将为未来留下怎样的遗产!


—————————————————————


自21世纪30年代“大觉醒、大变革”以来,人类文明历经五个世纪的升华,社会形态发生质变,物质与精神财富指数级增长,星际都市遍布太阳系。


2050年,基于全球气候应对机制,各国逐步让渡主权,成立人类共和国;至2099年最后一个国家加入,人类首次实现全球统一,文明进入新纪元。


共和国政体融合量子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公民随机抽样审议和专家智库评估的三元体系。成年公民进入“命运抽签池”,一生至少一次被选中参与两年政策制定,既保证广泛代表性,又通过AI百年推演确保长远科学性。


全球统一后文化壁垒瓦解,虚拟现实技术带来深度文明体验,情感共鸣空前。教育体系重构,重创造力、批判思维与情感智慧,神经映射技能灌输与集体意识共鸣成为核心。


社会真正达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界。物质极大丰富促精神升华,公平消除犯罪土壤,互助共享成为第二天性。


科技呈飞跃式发展:生物工程实现器官再生,中医整体调理取得革命进展,人均寿命从75岁增至120岁。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成为社会基石,但人类始终掌握控制权。


太空探索里程碑式突破:火星建有三座生态城市,金星轨道设常驻空间站,木卫二、土卫六前哨基地不断扩建,小行星带采矿输送资源。“远征者”飞船首航成功,具备驶向毗邻恒星系能力……


—————————————————————


可是当人类“探索号”星舰在柯伊伯带外缘尝试突破太阳系墙时,触发了宇宙监控机制的毁灭程序。探测器最后传回的,是一幅超越理解的景象:舰体结构仿佛被一只无形巨手握住,像揉捏橡皮泥一样扭曲、拉伸。金属并非断裂,而是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半透明结晶化,闪烁着幽蓝的、非自然的光泽。在彻底失去信号的前一瞬,一个清晰的、不断自我复制的数学序列覆盖了所有频道——圆周率π,但被精确地截断在了第十亿位之后,像一个冰冷而嘲讽的句号。


更令人恐惧的是,在“探索号”失联后的数小时内,太阳系内开始出现异常现象:深空探测器检测到背景辐射出现规律性畸变,火星与木卫二基地传来引力常数轻微波动的报告,甚至地球上的量子计算网络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干扰。这些迹象表明,毁灭程序已经启动,正在向太阳系内部蔓延……


—————————————————————


消息通过量子网络瞬间传遍全球,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仍被这记重击震撼。一种深度恐慌在星际都市间弥漫。就在这时,航天科学家项恒带着他七年秘密研究的成果,走上了人类共和国的最高讲坛。


这位项羽第一百代孙,在祖传《江东星图》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天体物理学,推演出一个惊世真相:宇宙存在某种机制,将人类文明禁锢在太阳系内。一旦文明发展至突破边界之力,就会自动触发宇宙重置,瞬间抹去所有生命,令天地重归洪荒。这个轮回已持续亿亿年,不知湮灭过多少史前文明!


项恒年届六十,正值壮年。他身姿挺拔,棱角分明的面容上刻着两道浓黑的剑眉,眉宇间既有科学家的睿智,又透着西楚霸王后裔的刚毅。乌黑长发在脑后随意束起,几缕散发垂落额前,更添几分不羁之气。


—————————————————————


人类文明虽达鼎盛,却骤然面临存在的尽头。项恒的发现和正在发生的异常现象相互印证,如一道霹雳击穿了五个世纪繁荣沉淀的从容。在这一认知的冲击下,社会迅速分裂为两大阵营:项恒率领的“奋进派”主张背水一战,即使文明注定湮灭,也要用最后的火焰为后世照亮深渊壁垒的形状;而著名哲学家李慕白所引领的“倒退派”则坚称文明存续高于一切,倡议启动“大退缩”计划,通过降低文明能级来规避宇宙机制的注意。


这场争论迅速席卷每个角落。在人类共和国全民虚拟议事广场“寰宇”,在线人数突破历史极值。项恒与李慕白的全息影像矗立广场中央,如同两位决定文明命运的巨人。


“倒退?自我阉割?”项恒的声音通过共鸣器传遍每一个角落,带着灼人的激情,“李先生,您的主张是要我们亲手拆掉火星的城市,熄灭木卫二的聚变炉,让我们的孩子重新学会用煤炭计算尺吗?这不是生存,这是文明的自杀!”


李慕白,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平静却难掩眼底深处的忧虑。“项先生,您的勇气令人钦佩,”他的声音舒缓而有力,“但您是否问过,一位母亲是否愿意用她孩子的未来,去赌一场胜算渺茫的‘尊严’?我们守护的不是冰冷的科技造物,而是活生生的人,是文明延续的可能性本身。”


他调出基于项恒理论推演的“屏障激活阈值”模型:“‘大退缩’计划有73%的概率能为我们争取至少一千年的安全窗口。而您的‘启明’计划,成功率低于0.4%,代价是整个文明的瞬间终结!”


“用一千年时间学习如何更好地做笼中之鸟吗?”项恒寸步不让,他的声音因看透真相而显得冰冷彻骨:“那道屏障,那个圆周率的嘲讽,您还不明白吗?它不是一个需要理解的邻居,它是一个自动执行的监狱系统!而最关键的是——这个看守根本不会与囚犯谈判!它不在乎我们的意图,不接收我们的信号,它只检测一个指标:文明是否具备越狱的能力。‘探索号’的突破就是最终测试,毁灭程序已经启动,就像闸刀已经落下,你们所谓的‘倒退’,不过是把脖子挪得慢一点,能改变被斩首的命运吗?”


辩论白热化。虚拟广场上,数据流化作代表不同立场的色块,激烈地碰撞、交融。整个文明在这场关乎存亡的辩论中撕裂又凝聚。


—————————————————————


视角转入一个普通家庭:


少年阿哲看着父母争吵。父亲是火星地质工程师,坚定支持“奋进派”:“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母亲是地球的历史学家,泪流满面地拥护“倒退派”:“活着才有希望,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你想让阿哲也陪葬吗?”


阿哲痛苦地关闭了眼前的辩论直播。他的个人终端上,同时打开着两份申请书:一份是“启明号”志愿者招募,一份是“大退缩”生态农业试点报名。他的手在两者之间颤抖。


        李慕白的转变伏笔:


        在辩论的间隙,李慕白短暂下线,回到他虚拟书斋。书斋的墙上,挂着一幅敦煌壁画的扫描图——飞天。他凝视着壁画,眼神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在莫高窟面壁的岁月。那时,他在残破的壁画和积沙中,感受到的不是辉煌,而是无数文明层叠覆灭的脆弱与寂静。


        他低声自语,仿佛在反驳项恒,又像是在说服自己:“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找到真正的希望……”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窗外——那里是真实的星空,也是项恒决心奔赴的战场。李慕白的眼神复杂地闪烁着,最终凝固成一种深沉的决绝:“项恒,你不懂,最大的冒险,有时正是极致的保守……”


        他关闭书斋,重新回到辩论场,脸上的表情更加坚定,但那坚定之下,多了一丝无人察觉的挣扎。


————————————————————


经过长达数月的激烈辩论与全球审议,最终的公投以52.3%的微弱优势支持了奋进派。人类文明在存亡十字路口做出了它的选择:与其在沉默中被彻底抹去,不如在极致抗争中,为浩瀚宇宙留下自己曾不屈存在的经验和希望的种子。


当最终命运来临时,所有分歧都在人类共同的终结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百岁哲学家李慕白登上世界广场高台,向全人类发表最后演讲:“我们曾为道路而争,但我们更为人类的尊严而存。今日,让我们以人的姿态,迎接这宇宙的审判吧!”


全球各地,人们走出家门相拥在一起。巴黎塞纳河畔奏响最后的交响乐;东方古长城上,千万人同时点燃火炬,那蜿蜒的光带犹如一条觉醒的巨龙,向宇宙展示着人类文明最后的辉煌⋯⋯


“启明号”星舰上,项恒伫立舰桥。全息屏幕上,他的身影坚定而沉着:“虽然注定毁灭,但我们也要为后世文明点亮前行的路。这是人类文明的责任,也是我们新江东人传承三千年的使命!”这一刻,他的宣言通过量子网络传遍整个太阳系,为这场终极征程定下悲壮的基调。


项恒手指摩挲着颈间的玄鸟玉佩,这块项羽佩带的古物此刻正散发着微弱热量,仿佛先祖英灵跨越时空与他共鸣。主屏幕上显示着那片扭曲的星空——‘探索号’失踪之处,柯伊伯带外缘。


“启动全息记录仪,让全人类共同见证这一刻。”项恒下令道。


星舰突然剧烈震动。控制台迸发出刺目的红光,警报声此起彼伏。“宇宙常数开始紊乱!屏障正在被激活!”科学官刘文惊呼道。这位年近百岁的科学家,智能眼镜上数据流飞速滚动,脸上刻满岁月与智慧的痕迹。


项恒毅然下令:“全速前进!”


地球上,全人类通过量子网络观看直播。当“启明号”传回的数据显示那道无形屏障时,全球在短暂恐慌后陷入悲壮的平静。


项恒的女儿项雨站在地球指挥中心,她拥有一头如瀑黑发,鹅蛋脸上镶嵌着一双明亮凤眼,眼波流转间带着东方女性特有的温婉与智慧。她看到以李慕白为首的“倒退派”成员也来到控制中心,与“奋进派”领袖相视片刻,然后紧紧握手——所有分歧在这一刻化为乌有。


李慕白站在即将崩塌的地球指挥中心,这位曾经坚决反对计划的老人眼中含泪。他想起自己年轻时曾在敦煌石窟中面壁三年,领悟人类文明的脆弱与珍贵。他最终理解了项恒的选择——有时候,最大的智慧不是明哲保身,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


舰桥内一片死寂,唯有警报器无声的红光扫过项恒坚毅的侧脸。“启明号”前方发现了“探索号”的残骸,残骸并非散落的金属,而是一片绚烂而诡异的结晶丛林——每一块碎片都呈现出完美的多面体结构,折射着来自不可见维度的光芒,仿佛整艘星舰被某种至高存在“语法修正”成了宇宙的静态艺术。


“他们不是被摧毁,”项恒的声音低沉如星渊回响,指尖划过屏幕上那片超越物理的美景,“而是被‘翻译’了……翻译成了法则本身的语言。”他抬起眼,眸中倒映着那片致命的结晶星墓,“继续前进。记录所有数据,将这最后的警告,刻进我们要传递的墓志铭。”


当“启明号”悍然越过柯伊伯带,闯入奥尔特星云外围的瞬间,空间本身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嘶鸣。他们驶入了一片宇宙的“语法错误区”,物理规则如崩坏的代码般疯狂报错——


视觉畸变:舷窗外浸染一片病态的流动紫晕。远方恒星不再散发光芒,而是如渗漏的色斑般拖拽出违反光谱规律的诡异色带,如同梵高的《星月夜》被投入强酸溶解。这些色带时而扭结成非欧几里得几何纹样,时而崩碎为吞噬一切意义的视觉噪声。


物理崩溃:舰体内部,引力常数如癫痫般每秒波动上百次,未固定的物体在失重与百倍超重间疯狂弹跳殉爆。光速在每秒25万至30万公里间震荡,所有测量仪器集体失效。最致命的是强核力开始周期性衰竭,构成舰体装甲的原子键结变得不稳定,整艘巨舰发出令人牙酸的微观结构呻吟,仿佛下一瞬就要解离为基本粒子云。


法则入侵:真空不再寂静,充满了宇宙弦剧烈震颤发出的“时空呻吟”,直接轰击乘员的意识海,引发强烈的理性眩晕和生理恶心。空间中不时迸发出纯能量构成的“数学闪电”,瞬间于舰桥上绘制出不断自我迭代的克莱因瓶或彭罗斯阶梯,凡被其擦过之处,物质并非融化而是发生“逻辑性湮灭”,留下绝对虚无的法则蛀洞。


“守墓人”就从这畸变的物理汤池中“凝结”而出。它们并非建造而成,更像是宇宙规则被强行撕裂后、自行拼凑出的狰狞执法者。其通体由违背三维直觉的暗晶构成,表面流动着无法被命名的高维伪色,像是被蛮横塞进现实框架的异常存在。它们没有引擎,移动方式是完全瞬移式的量子隧穿——前一秒还在虚空中绝对静滞,下一秒就已撕裂空间突兀地出现在舰艏数公里处,只在原位置留下一缕正在激烈自我湮灭的概率云残迹。


它们的攻击方式是对物理本身的亵渎。一道幽蓝光束让“启明号”左舷的时间流速狂飙万倍,最新型的复合装甲在瞬间历经百万年沧桑,化为宇宙尘埃;另一道乳白光晕则让局部空间熵值急剧降低,试图将整艘星舰“冻结”回大爆炸之初的纯粹能量状态。


“这不是战争!”项恒的声音在剧烈震动的舰桥上炸开,如同劈开混沌的闪电,“这是一场献祭!我们用自身的存在,测试这宇宙牢笼程序的漏洞!执行‘西楚’协议!将所有系统状态与本地物理常数波动同步!”


战士长雷看着护盾能量指数呈指数级暴跌,狂笑着将突击艇动力核心超载至不可逆的临界点。“为了人类!告诉它们,我们不是温顺待删的数据!”他驾艇冲向刚刚完成瞬移、尚未稳定的一艘晶体战舰,自杀式的撞击并未引发核爆,而是炸开一团剧烈的法则对撞涟漪,如同在宇宙程序屏慕上强行注入的一个错误弹窗,这干扰为“启明号”的主炮争取了重新瞄准壁垒“奇点”的零点七秒。


在地球上,雷的家人与所有邻居紧紧相拥,注视着屏幕上那团超越所有物理学理解的绚烂火焰。泪水中有无尽悲伤,更有一种源于血脉最深处的、近乎原始的骄傲。


科学官刘文瘫坐在过载冒烟的主计算阵列前,七窍流血。这位毕生痴迷于破解宇宙深层语法的科学家,曾在木卫二冰封深渊中解读过上古文明遗留的密码。此刻,超越限界的运算正烧毁他的大脑神经元,但他焦黑的脸上却浮现出终极解脱的微笑。“测到了……常数系统性坍缩的……临界公式……”他化作一具焦塑,手指仍死死按在数据发送键上。在地球上,他那位教书一生的老伴与全校师生一同注视着这悲壮一幕,她轻轻擦去眼泪,脸上浮现出与丈夫同样坚定的微笑。


文化记忆官苏死死护着数据核心,那里存储着人类所有的艺术、哲学与爱。这位单身主义老姑娘低声吟诵古老诗词,直至被能量光束吞没。最后讯息是一段未唱完的《江东新梦》主题曲——《地火》:


怀揣着、

怀揣着,

强烈的翼望、

焦灼的期待──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

我要发出光彩!


历史从来是一条无情的河,

岂能让一流而过的岁月将我永远掩埋?

大地既然赋予我灵魂和生命,

我就应当高喊站起来!


我渴望雷电,

让新世界在怒吼中辟开;

我祈祷地震,

使旧世道在哀嚎下淘汰……


可是,多少年来,

顽固的地岩仍然紧紧地封住我──

残暴、专制、保守……

虚伪、贪婪、奸狯……

它们害怕新生、

害怕光明,

以黑暗愚昧阻遏我们前迈……


造化的真谛本是一代更替一代,

岂有永远留停现状而不进改?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规律,

革命乃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所在──

最后的时日不来也要来!


啊,

我要燃烧!

我要爆发!

我要起来!

我要摧毁地层上一切旧势力──

不平与邪恶、

落后和腐败!


那一刻,全球各大剧院里,素不相识的人们同时接唱这首由人类公元1985年一位无名氏青年作的古老歌谣,歌声跨越地域与语言,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后合唱……


—————————————————————


舰桥只剩项恒一人。“启明”号开始崩解,警报系统大多失灵。他开启全域广播:“所有人类文明的火种,聆听这最后的声音!我们今日的失败,并非终结!我们将用毁灭,为规则刻下第一道裂缝!我们的尸骸,将在此地凝聚成一座碑界!”


“启明”号的核心引擎迸发出超新星般的光芒,对准壁垒最脆弱的“奇点”。没有爆炸声,只有空间的剧烈哀鸣,和法则被强行扭曲时发出的、超越人耳极限的尖啸。


与此同时在地球上,天空中的异象达到顶峰。大地开始崩裂,海洋狂啸,大陆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然而在这最后时刻,人类展现出惊人的镇定与尊严。世界各地的人们走出避难所,手拉手仰望着异变的天空。父母紧抱着孩子,恋人相拥而吻,老人们平静地坐在长椅上,仿佛在欣赏一场壮观的日落……


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率先步入最终寂静。火星表面风暴骤然平息,所有探测器传回的最后画面是彻底、绝对、死寂的黑暗。


地下掩体内,“启明”计划的总设计师感受着脚下星球的震颤。这位118老人满头银发,脸上布满了智慧的皱纹,但双眼依然清澈明亮。他是共和国还在世的最老一批太空人,曾在火星上建立人类第一个永久定居点。此刻,他躺入连接全球能量网络的装置,凝聚全人类最后的智慧、情感与记忆,将一切化作强大脑电波,向无垠宇宙深空迸发出去——这是一个文明的墓志铭。


这时恐惧的尖叫尚未抵达喉咙,便被地核的咆哮彻底淹没。高温瞬间蒸发了母亲脸颊上的泪滴,无数飞鸟在腾空而起的刹那化为灰烬,保持着飞翔的姿态凝固在焦黑的空中。随后,亿万吨的海水咆哮着倒灌进深渊,将山峦、城市与所有的哭嚎一同碾碎、冷却,化作一片嘶嘶作响的死亡迷雾。文明的辉煌与苦难,坚韧与爱意,在此刻被压缩成一个无限小的奇点,旋即归于永恒的寂静。啊,在地球舞台上,演出落幕了!


—————————————————————


光芒散尽。在太阳系边缘,多了一条由金属、晶体和文明遗骸构成的、缓慢旋转的小行星带。在带的核心,一块融合了人类舰船装甲与晶体碎片的奇异岩石内部,那个至关重要的“临界公式”被永恒烙印在量子层面的晶格结构中。


而在太阳系内部,一切重归洪荒。宇宙的“消杀”程序已完成工作,等待着下一次随机播种。


它们沉默着、等待着。等待时间抚平一切。等待下一轮文明从母星海洋中重新孕育,学会用火、学会仰望、学会建造,再一次倔强地驶向这片无垠深空……


届时,新文明将发现这座“碑界”,读到前辈用整个文明书写的第一条墓志铭:“向前!向前!”


或许,他们也能在宇宙背景辐射中,捕捉到那一缕微弱却永不消逝的回音——一个曾经灿烂的文明,在彻底湮灭前,向未来发出的、充满不甘与希望的告别与馈赠。


虽然本轮人类文明已经终结,但他们以自身存亡为代价,换来了攻克太阳系壁垒的基本原理数据。这座星穹下的碑界与那缕宇宙回音,将为下一轮地球文明照亮通往自由深空的第一段航程。




延伸阅读:

《朱东海先生短篇历史小说——江东新梦》


【责任编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