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海先生九一八特稿: 破局与重构:中国十大深层挑战与系统性变革路径_世界华人报 
今天是: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朱东海先生九一八特稿: 破局与重构:中国十大深层挑战与系统性变革路径

来源:世界华人报  供稿 更新时间:2025-09-18 14:52:20 点击数:


朱东海先生九一八特稿:



破局与重构:中国十大深层挑战与系统性变革路径


朱东海


前言


盛世之下,当有危言。今天的中国,既站在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成就固然辉煌,但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相互交织,已形成一个盘根错节的系统困局,正从内部侵蚀长期发展的根基。回避问题就是最大的危险、掩饰矛盾就是最大的失职。本文拒绝隔靴搔痒,力求直指问题本质,探寻切实可行的破局之道。


一、制度效能瓶颈:治理现代化亟待突破


当前行政体系呈现出“中枢强、末梢弱”的显著特点。政策在逐级传递过程中效能递减,基层执行往往陷入“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循环。“躺平”现象不仅是个人行为选择,更是体制机制中激励失效的集中反映。尽管数字化建设投入巨大,但数据孤岛、系统兼容性不足与数字形式主义等问题依然突出,技术对治理效能的提升作用远低于预期。

必须正视制度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现实。亟须推动以效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构建真正扁平化、高效能的现代治理体系。


二、台海危局升级:地缘政治困境亟待破解


台湾问题正面临数十年来最为严峻的局面。民进党当局持续推进“拒统谋独”,美国对台政策也在实质性突破“战略模糊”底线,军事冲突风险已逼近临界点。应清醒认识到,一旦台海发生危机,将严重冲击乃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目前陷入“和统希望渺茫、武统代价巨大”的战略困境。和平统一的基础不断流失,而武统带来的全局性代价难以承受。亟须创新解决思路,探索“一国两制”框架下适用于台湾的新模式,以打破当前僵局。

与此同时,中国在南海方向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持续加大。南海问题涉及主权声索、航道安全与规则主导权,其复杂性不亚于台海。美国通过加强与菲律宾等国的军事合作,以“航行自由”为名强化前沿军事存在,使南海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新焦点。亟须制定能够统筹台海与南海的更具智慧与韧性的综合性海洋战略。


三、腐败变异升级:深水区改革遭遇阻力


当前腐败问题出现新变种,如“影子股东”“期权交易”“海外洗钱”等手段更趋隐蔽。金融、能源、国有企业等领域成为腐败重灾区,个别领域甚至出现“系统性腐败”特征。随着反腐败斗争进入深水区,改革触及重大利益格局调整,面临的阻力空前增大。

腐败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制度性问题。当前反腐机制仍存在“粪坑打苍蝇,越打越多”的困境。须推动制度性反腐,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四、经济结构失衡:增长模式亟须转型


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地方债务风险持续累积。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短板,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产业链面临“高端封锁、中低端分流”双重压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滞后已影响发展可持续性。应加快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动实现增长动能转换。


五、就业结构性矛盾:社会稳定面临压力


青年失业率持续处于高位,2023年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峰值达21.3%。制造业就业容量见顶回落,服务业创造就业能力减弱。“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结构性矛盾凸显。超过2亿灵活就业人员尚未被社会保障体系完整覆盖。

就业是民生之本。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防止就业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


六、人口结构危机:长期发展根基动摇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正动摇中国长期发展的根基。2023年人口总量减少208万,2024年再减少139万。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1%,总和生育率降至1.0左右的历史低位,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2.1更替水平。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劳动力规模收缩、社会保障体系承压、内需动力减弱等问题交织叠加。

须推出综合性人口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从多维度延缓人口结构恶化趋势。


七、创新体系短板:转型升级动能不足


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投入产出效率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仅约30%。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模仿式创新”路径难以持续。科研评价体系仍普遍存在“唯论文、唯职称”现象,创新生态环境亟待优化。


创新关键并非投入规模,而在于体系设计。须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八、外部环境巨变:战略空间持续承压


西方对华遏制持续升级,“小院高墙”策略从科技领域延伸至经贸、金融等领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去风险化”加剧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家综合实力仍不匹配,国际话语体系中的中国声音偏弱,制约了战略主动与影响力拓展。当前对外合作中,需警惕缺乏战略聚焦和效益评估的粗放式资源输出,避免陷入“撒币式”外交误区,确保每一分投入都服务于国家长远利益和战略布局。

面对根本性变化的外部环境,须调整战略思维,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九、生态约束收紧:可持续发展承压


碳排放总量仍处于高位,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面临巨大压力。环境污染结构性压力依然较大,生态环境历史欠账的修复仍需长期大规模投入。绿色转型成本高昂,传统能源依赖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生态环境约束持续收紧,须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十、道德失范与价值迷惘:社会凝聚力的双重挑战


当前社会面临道德底线松弛与价值共识弱化的深层危机,诸如菜农不敢吃自家种的菜、厂商不敢喝自家产的奶等事件,折射出商业诚信缺失与职业道德滑坡的严峻现实。此类现象与传统道德规范解体而现代价值体系尚未完善密切相关。多元思潮冲击下主流价值观认同度下降,网络伦理失范与意识形态风险持续累积,进一步削弱社会凝聚力。

道德与价值体系是社会稳定的根基。亟须通过制度约束与文化引导并重,构建伦理与价值协同作用的认同机制,坚决遏制道德沦丧蔓延,重建社会信任与价值共识。 


破局之道:十大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推进治理体系重构

构建扁平化、高效能的现代行政体系,稳步减少行政层级。完善干部考核与激励机制,着力破除“躺平”现象,激发干事活力。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一网通办”,强化数据驱动决策,全面提升政策落实效能。 


二、创新台海问题解决思路

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升级版,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给予台湾地区不同于港澳和符合实际的高度自治空间。推动两岸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率先实现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同时加强军事威慑能力,形成“促谈止独”的强大威慑力。

南海的治本策略是“釜底抽薪”,让周边国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联合组建“南海公社”,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三、构建反腐败长效机制。

1.权力制衡——防止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2.法治建设——让腐败无处遁形;3.监督体系——全民共织“天罗地网”;4.社会文化——从不敢腐到不想腐;5.国际合作打击跨国腐败⋯⋯


四、加快经济结构转型。

构建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循环体系,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工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五、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建立覆盖全民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机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更多市场主体。


六、推出人口综合对策。

实施积极的生育支持政策,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和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推进延迟退休政策落地。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七、完善创新生态系统。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改革科研评价机制,破除"四唯"倾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建设若干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八、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深化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的“一带一路”合作,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构建多元稳定的能源资源供应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同时,创新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成果走向世界,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使我国国际影响力与综合国力更加匹配。未来应强化对外合作的精准性与实效,注重项目可持续性与本地获得感,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与实质性影响力。


九、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十、重塑价值认同与道德治理体系

坚决整治道德失范行为,针对食品安全等领域出现的“菜农不敢吃自家菜、厂商不敢喝自家奶”等乱象,完善诚信奖惩机制与道德领域法律法规,重建社会公德、职业伦理和家庭美德规范。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抵制道德虚无主义与不良文化传播,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制度约束与文化引导,切实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价值认同。



结语


十大解决方案相互支撑、彼此促进,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当前已至攸关发展命运的危亡关头,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以超常的政治胆略和历史智慧,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释放发展活力。要坚持循序渐进、重点突破,以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意识推进改革,同时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唯有如此,才能破解发展难题,赢得未来主动,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今天在“九一八”这一历史时刻,我们所能作出的最好纪念与应有担当!


2025年9月18日写于出差途中



延伸阅读:


朱东海“南海公社”浅谈—— 朱东海关于“南海公社”设想答全球读者问


浅论当今国内与国际局势及应对—— 《巳年献辞——试论川普明年上台对中国影响与中国应如何应对》续


【责任编辑:华人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