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解封”,北京放宽:拐点已至,我们接下来面对的是什么?
来源:东门时空 供稿 更新时间:2022-12-02 20:08:24 点击数:
二是乘坐公共交通,一律不再查验核酸时效,仅看绿码即可。可以说,这是我们在落实20条过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决策。虽然一直说着放宽,但走到这一步,才是真正看到了曙光。随着防疫经验积累,疫苗接种普及,病毒毒性降低,我国疫情防控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北京,无社会面活动和无外出需求人员,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重庆,“无疫小区”“无疫社区”不参加近期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石家庄,对全市7区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恢复生产秩序。不再是蜻蜓点水,即便是素来稳妥的大城市,这次也是下足了决心。以前,大家对于逐步放开持观望状态,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奥密克戎还是了解太少,对病毒的恐惧,还没有消弭。所以才出现石家庄迈出第一步后,人们都不敢出门的现象。一个是关于奥密克戎致病力大幅降低,一个是专家称不能证明新冠有后遗症。政策的落地固然重要,但到了现在这个转折的阶段,心理安抚也逐渐地被国家重视起来。这些地方的医疗资源和防控体系,已经胜过其他地方万千。
这也意味着,在拐点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会因为新增的数据而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微博上有一位博主说得我觉得很对:要渡河,只有两种方式。既然我们不会飞,就踏踏实实划船,不要害怕河水会把你的衣角打湿。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了,就不要再反复陷入“躺平”还是“清零”的怀疑和内耗。甚至我觉得,“躺平”这个词已经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这样的路线下,我们必须更重视个人的防护。昨天,广州标志性建筑小蛮腰上,再次亮起了那句熟悉的标语:拐点之后,实则是对我们自己的防护,有了更高的要求。要避免医疗挤兑,不仅仅要靠国家政策,也要靠我们的自觉。尽量不感染,即便不幸感染了,也有能力把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平日觉得稀松平常的事情,不知为何在这一刻看起来如此生动。曾经以为只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段插曲的疫情,不知不觉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常态。习惯了戴口罩,习惯了扫码,习惯了少出门,习惯了远离人群……习惯了自觉地把谈话时的时间单位,从年变成了“疫情前”和“疫情后”。
(作者脆皮先生)
【责任编辑: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