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忠臣和奸臣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是互相存在和衬托的。对于奸臣的定义,主要是指对君主,逢迎献媚,迎合溜须,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自私自利,从不大公无私的提醒警示,不忠于君主;欺下瞒上,对下百姓为己利益打击报复、横征暴敛,滥杀无辜。甚至弑君杀臣,弄权误国营私、残害忠良之臣。
严格说,前半生的和珅不仅是清朝的忠臣,而且为官清廉,一心为民。但是,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来俊臣是武则天统治时的著名酷吏,因告密获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左台御史中丞、司仆少卿。来俊臣贪赃枉法,横行无忌,与侯思止、王弘义等结为朋党,最后甚至企图陷害武氏诸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武则天最亲信的人物,终被武则天下令处死。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庆父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上卿。鲁庄公去世后,他派人先后杀死继位的子般和闵公,制造内乱。后他所逃奔的莒国受鲁贿赂,将其送回,途中自缢而死。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之为“庆父”,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终于酿成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从而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凉州军阀。官至太师,封郿侯。董卓原本屯兵凉州,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在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后,董卓借故杀死少帝刘辩,毒死何太后。通过对朝廷最高阶层人员的更换和处理,整个东汉政权几乎完全受制于董卓:皇帝的废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说了算。
东汉末期,梁冀官拜大将军。汉顺帝驾崩后,梁冀立冲帝。汉冲帝驾崩后,梁冀再立汉质帝。由于汉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次年即被他所毒杀,另立汉桓帝。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梁氏一门前后七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女人拥有食邑称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余任卿、将、尹、校的共五十七人。
第二名:秦朝——赵高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逼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宋高宗建炎四年,秦桧逃回临安,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诬告岳飞,可谓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