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海时评——
日本五年五相:民主假象与国家困局
日本政坛的“走马灯”式换相,已成为这个岛国一道令人疲惫的政治风景线。
本月4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揭晓,“女安倍”——高市早苗在第二轮投票中以185票战胜小泉进次郎,成为自民党首位女性总裁。按计划,她将在本月中旬的首相指名选举中成为日本新一任首相,这也意味着日本首相一职将首次由女性担任。
这一历史性突破本该是日本民主政治值得庆祝的里程碑。然而,在表面的政治突破背后,隐藏的是日本政坛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高市早苗已是日本五年来的第五位首相,这种频繁的权力更迭并非民主活力的体现,而是国家治理能力持续衰退的信号。
一、政治迷思:短命首相的魔咒与派阀之困
日本政治的高层变动频率之高,足以让任何观察者眼花缭乱。从安倍晋三到菅义伟,从岸田文雄到石破茂,再到今天的高市早苗,短命内阁轮番登场,政策延续性荡然无存。
日本首相为何总是“短命”?根本原因不在个人能力,而在体制。首相由国会间接选举产生,执政基础依赖党内派阀支持。
自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总裁职位长期被视为“轮流坐庄”的奖品,而非政策领导力的体现。一旦选举受挫,派阀立刻重新算账,寻找新代理人。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日本政治缺乏真正的问责机制。选民用选票惩罚执政党,但最终由首相个人辞职谢罪,党内实权人物却往往毫发无损。
2024年的“黑金”丑闻重创自民党信誉,石破茂作为“清流”上位,本被视为拨乱反正的希望。但他无力清算派阀利益网络,也无法凝聚长期执政所需的民意基础。
二、右翼回响:高市早苗的激进政策主张
高市早苗作为安倍晋三路线的继承者,在自民党党内属于右翼保守派。她的上台,可能进一步加剧日本的政治孤立。
高市曾多次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最近一次是在202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当天前往参拜。
在军事方面,高市早苗主张彻底颠覆和平宪法,要求赋予自卫队更大权限。她不仅公开宣扬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企图让日本重新获得宣战权,实现所谓的“国家正常化”。还主张将防卫预算大幅增加,推动“集体自卫权”落地,强化“敌基地打击能力”。这种对外军事角色的实质扩张,与传统“纯粹防御”立场相去甚远。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早苗还刻意强调“真正保护日本的是自卫队,而美军只是辅助支援”,进一步凸显其右翼政策逻辑!
三、治国挑战:三大烂摊子待收拾
高市早苗当选后,将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尤其是自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首先是执政联盟的稳固性问题。自民党近年因施政不力和献金丑闻陷入困境,在国会参众两院均已失去多数议席。
公明党此前已明确表示,只与“中间保守派”的自民党组建联合政府。多方分析认为,如果高市早苗仍执意推行右倾政策,可能导致自民党与公明党的关系破裂。
经济问题也是一大难题。高市早苗在胜选后记者会上也不得不承认,将全力以赴采取措施应对物价上涨。就具体政策,高市称部分中小企业陷入亏损,无法利用现行的薪酬递增税制为员工加薪,政府会设法利用地方补助金,适当援助相应企业。
此外,还有对美贸易问题。高市表明将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但同时指,如果与华府达成的贸易协议存在损害国家的情况,可能会提出重新谈判⋯⋯
四、战略困境:在同盟枷锁与自主野心间摇摆
日本的世界角色,是国际格局中一个充满矛盾的“摇摆力量”。其战略基石仍是牢不可破的日美同盟,这决定了其在安全领域的摇摆空间相对有限。然而,日本正精妙地在同盟框架内追求“有限自主”:一边积极拓展与北约、澳印及东南亚的安全合作网络,以增强自身影响力与战略回旋余地;一边在半导体、氢能、人工智能等关键科技领域投入巨资,力图在全球产业链变革中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
日本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借助盟友关系应对中国,同时保持自主性,努力成为具有独立影响力的战略力量。而这一战略最危险、最集中的体现,便是在台湾问题上的激进姿态——“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可以预料:未来(尤其是2026 -2027年)的泛东海上不但有地震与海啸,更有炮火与硝烟……
总之高市早苗上任后的执政前景难言乐观。面对参众两院“双少数”的现实,她不仅推动改革相关政策时举步维艰,甚至可能连普通的政府预算都难以在国会通过。
日本政治已经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频繁的首相更迭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而政策无效又加速了首相的下台。
美国总统川普那句记不住日本首相名字、直接称呼“日本先生”的戏言,正是日本政治现状的最佳注脚⋯⋯
2025年10月7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