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海先生国庆专稿——
写于2125年(散文)
朱东海
晨光透过穹顶的复合玻璃,在桌面上漾开一片柔和光晕。我轻啜一口合成咖啡——香气与百年前几乎无异,只是不再有咖啡因的困扰。窗外,磁悬浮列车如银梭般无声滑过,远方的太空电梯宛若一根发光的丝线,将地球与星空温柔相连。百年一瞬,人类竟已行至此处。
回望一个世纪前,那场后世所称的“大觉醒”变革正悄然萌芽。那时的人类社会,已站在命运的悬崖边缘:气候危机步步紧逼、地缘摩擦日益尖锐、历史遗留问题突出、能源短缺的阴影笼罩大陆....然而,正是在至暗时刻,人类选择了转身向光。
转折始于一场战争的震动。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如同一记警钟,彻底暴露出既有国际秩序的结构性缺陷,也让全球治理体系实质性改革的呼声获得前所未有的共识。
随后自2026年起,多重危机叠加共振,世界进入深度调整与剧烈震荡的周期……人类终于清醒意识到:21世纪不可能由任何一个大国单独主导;合作,不再是外交辞令,而是存续的必需。更可喜的是,至2020年代末,伴随全球领导层进入批量式的造化更迭,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阶段性破解窗口!
真正的文明跃升,始于能源的革命。2028年,可控核聚变实现关键突破,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骤然触手可及。至2040年,石油退出历史舞台,碳排放断崖式下降,曾被雾霾笼罩的天空重现湛蓝。能源的自由彻底改写了交通图景——磁悬浮网络覆盖全球,反重力引擎将陆地通行速度提升十倍,成本却降至近乎无偿。
经济体系随之重生。当基础能源近乎免费、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全球经济重心从实体制造转向知识创新与精神服务。2125年的全球经济总量虽是百年前的五倍,但增长的内涵已经蜕变——不再盲目追逐GDP,而是聚焦人类整体福祉的提升。货币依然存在,却褪去权力的外衣;劳动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途径。
政治变革更为深邃。2050年,在气候危机联合应对机制的基础上,各国逐步让渡部分主权,“人类共和国”应运而生。这并非一朝一夕的巨变,而是数十年协商与磨合的结晶。国家边界逐渐淡化,民族主义悄然消融于人类共同体的认同中。至2099年,最后一个国家自愿加入共和国,人类首次实现全球统一治理。
共和国的政体独具匠心:融合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公民随机抽样审议和专家智库评估的混合体系。每位公民一生中至少会被抽中一次,参与为期两年的政策制定。这种“命运抽签治理”既保障了决策的广泛代表性,又确保了政策的专业与连续。
科技发展超乎想象。生物工程突破使器官再生成为常规医疗,中医整体调理取得革命性进展,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至99岁。衰老虽未被完全征服,但健康寿命已显著延长。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成为社会运转的基石,但它们始终被限定在辅助角色——人类牢牢掌握最终控制权。
最令人振奋的是太空探索的飞跃。人类已在火星建立三座常住城市,金星轨道空间站常驻数千科研人员,木卫二和土卫六的前哨基地不断扩建。小行星带采矿为地球持续输送稀有金属。去年,“人类号”系列飞船首航成功,标志着我们的文明已具备向毗邻恒星系派遣探测飞船的能力。
文化演进同样深刻。全球统一后,文明交流空前活跃,新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极大增强了情感共鸣。教育体系彻底重构,注重创造力、批判思维与情感智慧,神经映射技能灌输与集体意识共鸣成为核心。
历史学家指出,关键转折点正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末的“大觉醒”。当时,全球年轻人联合发起“生命优先”运动,拒绝延续旧的发展模式与政治博弈。他们不再接受“现实政治”的妥协,而是坚信另一个世界的可能。
这场运动没有领袖,没有中心组织,却通过分布式网络星火燎原。从气候罢工到社会不服从运动,逐渐凝聚成新的政治理念。年轻一代拒绝继承祖辈的仇恨与偏见,用技术利刃斩断信息茧房与宣传壁垒。当一代人能够无障碍交流,真实看见彼此的生活,虚构的“他者”镜像便不攻自破。
变革并非一帆风顺。2030年代的过渡期充满阵痛,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短期混乱,政治整合遭遇既得利益集团的顽固抵抗。但最终,人类选择了共同未来。正如一位科学家在2029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所言:“我们站在悬崖边缘,却看见了星辰大海。”
今晨,我收到火星殖民地曾孙的全息讯息。他正投身于一项外星微生物研究,言语间洋溢着探索的激情。午后,我将参与跨地球-月球-火星的虚拟研讨会,为迈向太阳系外的下一阶段殖民计划准备伦理准则。晚间,或与来自不同大陆的朋友共进晚餐——虽相隔万里,全息投影却让我们宛若同室而坐。
百年巨变,并非乌托邦般完美。人类依然面临挑战,分歧犹存——只要人欲存在,纠纷便根植于人性;只要个体渴望不灭,对资源与认同的争夺便难以彻底消弭。但我们终于学会以对话替代对抗、以理性克服偏见、以共同利益超越局部利益。这并非纷争的终结,而是文明处理纷争方式的升华;不是欲望的泯灭,而是人类首次在宏大尺度上实现欲望的疏导与驾驭。
窗外,夕阳西下,天幕染上淡淡紫晕。第一颗星悄然浮现,很快,万千星辰将缀满夜空。每一颗星都是一个可能的目的地、一个等待探索的新世界。百年前,人类仰望星空,觉得梦想遥远;今日,我们伸手可触星辰,却依然心怀谦卑。
人类终于长大了。我们正跨越宇宙为人类设定的界限,向太阳系外迈进——这是文明存续的终极使命,也是人类写给宇宙的情书……
2025年10月1日于北京
延伸阅读:
关于世界华人报、网设 《空想人类共和国》专栏 序